
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大多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比如自媒体、公众号、视频号等等,订阅、阅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在接触新闻学之前,我大多通过短视频了解新闻,以至于了解信息较为片面,不能很好地了解事实真相,更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考。学习新闻学后,我逐渐了解到报纸新闻的重要性,以及报纸新闻的现状与困境,由此也更加了解了家乡报纸——《清徐报导》。
从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来看,《清徐报导》作为清徐县一大综合性报纸,其目标受众是清徐县的民众,包括在清徐务工及求学的人口,也包括在外务工与求学的清徐民众。《清徐报导》肩负着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为清徐县委、县政府与清徐人民服务的职责。
从传播水准和风格特色来看,《清徐报导》新闻传播的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多发布要闻,紧贴民众生活,例如:2024年2月9日发布的一篇名为《县人民法院: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团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紧扣一个“实”字,不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足感。同时,其新闻产品采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语言,信息量大、服务性强,大大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这一点是值得认可的。
此外,《清徐报导》每期共有四个版面,更新日期为每周一、三、五,每周更新频率为3-4次,较好地维护了用户粘性,其版面内容丰富多样,其中第一版为清徐要闻,主要为清徐重大要闻。第二版为综合新闻,将视线全方位,多角度聚焦于全县各乡镇部门工作重点。第三版大都聚焦理论实践、生态之窗、热点关注、悦读时间等。相较于第三版,第四版内容则更为灵活多变,它将视线落在文化生活上,侧重文学性、生活性内容。
从版面内容来分析,我们将视线转向《太原日报》进行比较学习,作为中共太原市委机关报,《太原日报》不仅关心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政策,更将视野放在国际平台,为民众提供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促进了跨国交流和相互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认知和友谊,这是我们《清徐报导》可以学习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清徐报导》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近年来,本报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指示精神,从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出发,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将音频创新性地融入报道内容。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仅要坚持内容至上,更应兼顾形式致胜,具备优化页面设计、改善用户界面、塑造信息架构的能力,只有将内容和形式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出更好的新闻产品。为此我们可以借鉴网络图文的六大设计方式,即网页栅格、建立优先级、用色彩传达意义、善用留白、坚持对比度原则、使用“之”字形布局或对拼布局等,促其成长。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公开提出媒体融合的概念和出路。他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至高点。”坚持深入贯彻用户思维、产品思维、互动思维、整合思维四大融合新闻思维。《清徐报导》要发展壮大,就需要提高创新能力,例如采用H5技术,将H5融入报纸内容之中,为报纸生存注入新的活力,绽放新的光彩。首先是图文型H5,以图配文为页面主体,图片形式有照片、插面、GIF、背景等,通常可采用上下滑动或左右滑动的形式。其次是交互型H5新闻,让用户参与交互触发播放或让互动贯穿整个播放过程,运用多种多样的交互方式,包括点击、长按滑动等,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碎片化信息盛行的今天,报纸有着数字媒体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受众可通过对报纸内容的深入阅读获得更深层的内涵理解,但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最重要的是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和增值服务,呈现多样化的内容,包括新闻、评论、专栏、文化、生活方式等,以扩大读者群体;还可以与广告商进行合作,以及与当地社区建立联系,提供本地新闻报道和社区活动信息,拓宽媒体市场,保持与读者的紧密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清徐报导》的一些建议,最后,希望《清徐报导》能够继续传承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坚持客观、公正、深入的新闻报道,成为公众获取真实信息的重要来源。能够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满足新一代读者的需求,保持其在媒体生态中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