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印记 ——我与《清徐报导》的情缘 作者: 时间:2024-05-20 次数:11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陈丽斌
  在《清徐报导》与我人生的交集中,它不仅仅是一份报纸,而是一段珍贵的记忆,一次深情的触动,它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我与《清徐报导》的缘分,源于一个雨后清晨的偶然。
  那天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味道,我在湿漉漉的小径上,偶然发现了一份遗落在地上的《清徐报导》。我轻轻捡起,一份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报道映入眼帘。文章不仅提供了详尽的信息,还透露出淡淡的关切与期待,仿佛能听到县城的脉搏跳动。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通过文字建立连接的力量,也理解了报纸作为时代见证者的使命。
  从那时起,每天我都会习惯性地看《清徐报导》。这份报纸就像一个老朋友,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宁静而充实的时光。时间久了我开始细细品味这份报纸,发现那些以前从未留意过的内容——城市规划的更新、社区活动的通知、以及各种深入浅出的社会新闻。这份《清徐报导》不仅是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对时代变迁的见证。它记录了我们城市的发展,记录了社区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了我与报纸的情感纽带。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听到时代的脚步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气息。这就是《清徐报导》,这就是我的时代印记。它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让我开始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
  那日,我下定决心,向《清徐报导》投稿,分享我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在多次尝试后,我的文章终于被采纳并发表。那一天,我收到编辑发给我的文章录用的邮件,看着邮件我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作为性格内向的我来说,那是一种被认可的喜悦,更是一种与更广大读者分享我故事的期待。从那之后,这份报纸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和共鸣。
  作为一名“建设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的参与者,我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深切感受到了《清徐报导》在这繁荣进程中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犹如一部时光机,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捕捉着市民生活中的点滴声音,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我坚信,《清徐报导》应当继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仅作为新闻传播的工具,更应成为清徐人民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们共同见证、共同参与、共同守护的美好回忆。
  面对未来发展的广阔天地,我认为《清徐报导》应进一步提升其新闻质量与水平。这不仅意味着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时效性,更应注重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与沟通。通过举办各类征文活动,积极倾听市民的声音,反映他们的心声,让报纸成为市民的朋友,成为他们分享故事、交流想法的平台。同时,设立专门栏目,讲述城市变迁背后的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清徐的发展历程,激发更多人投身到醋都清徐的建设与发展中。这样,《清徐报导》将成为真正属于清徐人民的报纸,成为他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
  每当翻开《清徐导报》的那一刻,那淡淡的墨香总会瞬间将我带回到与这份报纸共度的那些美好时光。这份报纸不仅是我成长的见证者,更是记录了一个城市蜕变的忠实记录者。它如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与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也反映出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奋进的新征程中,我期待着与《清徐报导》并肩前行,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见证更多的感人瞬间。我深信,《清徐报导》不仅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它更是一个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乡的情感纽带。我真心希望这份报纸能够传达出清徐人民与媒体之间那种相互成就、彼此扶持的美好情感,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报纸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纽带,它连接着每一个读者,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我期待着《清徐报导》能够继续发挥这样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报纸所带来的力量和温暖,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清徐报导》复刊30周年征文选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