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西谷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目标,激活用好“背靠省城、肩挑清徐、怀揽汾河”禀赋优势,对接大县城、融入都市区、服务综改区、提升影响力,着力打造县城东部生态新区。
坚持强基固本打造基层党建标杆乡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西谷乡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委部署要求,认真抓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这一乡镇党委书记领办项目,以“1448”工作机制为抓手,成立24个网格党支部,78个微网格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网格阵地全覆盖、服务群众全覆盖。具体而言,“1”是突出党建引领,认真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变“网格林立”为“一网统筹”,实现乡村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第一个“4”是完善组织架构,科学搭建网格党建“四层级”,形成“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的网格治理模式;第二个“4”是规范日常运行,不断完善网格队伍持证上岗、服务公示、入户走访、调度评比“四制度”;“8”是精准职责定位,高效承担基础信息采集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民生服务协办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隐患排查员、社会治安巡查员、社会事务监督员、政策法规宣讲员等8大角色。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工作扎实开展,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综合行政服务队加速组建运行。采取“一村一项目、一村一企业、一村一方案”原则,通过“三型分类”,将全乡9个村分为“示范型”3个(东罗白、长头村、西谷村),“扶持型”4个(东木庄、北云支、西罗白、柳湾村),“攻坚型”2个(南云支、碱场营),确定了集体经济壮大路径,全乡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长头村有望超过3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更具有活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新成效。
坚持项目引领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
聚焦“一园四基地”(万吨杂粮加工示范区、全省天然富硒杂粮种植基地、全国杂粮种植科研基地、人才引进服务基地、生态文旅集散基地),打赢乡村振兴提速战。与能投汇丰、袁隆平农场展开合作,启动建设东木庄万吨杂粮加工园区。目前,隆平农场已挂牌运营,产品开始销售。采用“全托管、标准化”等模式,与神农、美锦醋业等企业合作,打造云孟路万亩高粱种植示范区。助力百禾元新增3000平方米深加工产能和1000平米电商平台建设,提升其经济活力和产业效能;实施好西谷4697亩、柳湾1869亩、长头284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积极推动西电智能电气、服务综改区的西谷—太重110KV电网规划建设,借助西谷独有的条件,充分挖掘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并实施好红色渡口文化的挖掘和开发,提升西谷影响力,以东木庄“繁星里——水城畔”文旅项目为牵引,带动和辐射西谷乡特色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让人民群众受益。
坚持融城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宜居区
推动“一桥两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西谷作为“1234”思路“3条道路”的主战场,举全乡之力保障文源路跨汾河大桥、清徐大道西延和滨河东路南延工程按期施工、顺利通车。打造生态宜居样板。结合创森工程,扎实做好北云支、碱场营等6村村庄绿化。中远期,推动碱场营、东木庄村、西谷、长头等村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做好城市改造工程,目前,长头村已经投资400余万元完成全村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东木庄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建设4000余米,西罗白村、柳湾村分别完成1850米和1200余米入村道路的硬化建设,东木庄、长头村完成足球场和村内篮球场建设,南云支村标准篮球场已经投入使用,同时在积极推进长头村红色渡口文化和文化长廊规划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清徐报导》复刊30周年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