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往无前御风行
抓项目促增长夯实“王答底气”
攻坚项目促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紧抓政策机遇,不锈钢整卷分条、开平及金属制品深加工项目和整卷钢带连续覆膜及产品深加工技改项目顺利完工;面食文化研发推广建设项目、山西省清徐县北铸暖气片有限公司冲天炉改造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和晋药集团医药物流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等12个项目完成投资9822万元;协助华晋骨科医院二期建设项目和王答村报废机动车拆解项目完成土地手续办理工作,一批批优质项目成为王答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优化市场激活力。强化政策驱动、部门联动、服务推动,聚力打造“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营商环境;围绕经营主体需求施策,积极与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潇河园区内企业“办证难”等问题,帮助其解难题、渡难关、增信心,为经济发展积蓄市场力量。
服务潇河共繁荣。全力保障山西综改示范区潇河新兴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太重标准化厂区建设、太重小挖机项目投产使用、太重配套住宅项目(一期)建设完成,涉及王答村和大寨村约380亩的太重起重机项目全部完成红线范围内1257座坟墓迁移,已进场开展前期围挡及土石方施工,保障了园区项目的顺利推进。
抓保护促生态提升“王答颜值”
乡村环境更加秀美。常态化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实行环境卫生管理月例会制度,累计完成清运垃圾5775吨、清理乱堆乱放311处、拆除私搭乱建20处,清理主要通道沿线杂草3500米,修剪绿化带4300米,更换更新挡板110米,整修毁坏路面坑洼130处,拆除伸舌头彩钢棚5处,更换破旧广告牌3处,有效推动乡村环境由“清脏”向“治乱”、由“整洁”向“美化”转变。
生态底色不断厚植。统筹生态和发展,落实责任和举措,实施赵家堡2023年省级森林村庄绿化工程;投资6万余元完成对敦化一支排支渠、敦化二支排北尹段渠道的清淤疏通,狠抓水污染防治,督促两家企业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两套,确保汾河断面水质达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导100家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方案,开展2023年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定期检查6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共出动环境检查执法车辆300余台(次),人员900人(次)日常巡查、不定期抽查辖区企业,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抓安全促稳定筑牢“王答防线”
以底线思维保障人民安全。
强化宣传引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纳入乡党委会、季度安全例会、机关干部晨会、专项整治工作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利用乡级媒体平台宣传安全知识及执法处罚情况70余次,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制定王答乡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王答乡供暖期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重点行动工作方案18个,成立王答乡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建立工作专班,确保安全生产始终高位推动、持续用力。定期开展安全检查联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攻坚”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等系列重点安全检查行动,紧盯事故易发多发的高风险行业领域,加强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基础保障性投入,配备乡级防灾减灾物资40万元。针对秋冬季节消防风险高发问题,成立乡村两级应急队伍,配备宣传车、喊话无人机、铁锹等物资装备,现场处置消防隐患20余起,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抓“三农”促振兴迸发“王答活力”
守护一方百姓“饭碗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加大特色杂粮种植面积,全年粮食收获面积达28329.24亩,总产9914.52吨,其中,种植杂粮7768.74亩,玉米20410.5亩。积极响应全县建设十万亩“特”“优”高粱种植示范区的政策,共建立4处高粱生产基地,托管土地7266.6亩。持续推广集中连片,规范种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8000亩,玉米投保11629.99亩。
深耕乡村振兴“土特产”。按照“一业一企”的思路,强化村企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新建北录树村贝贝南瓜种植基地约130亩,年产49万斤,产值达200万以上;围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山西(心族)芦笋产业园区在大寨村占地520亩进行芦笋种植,打造芦笋高端品牌;积极探索“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清徐县汾鑫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黑城营村投资发展食用菌种植,注册“远益清”商标。
走出乡村建设“新步伐”。美丽乡村有序建设。投资6200余万元实施常家庄村和北尹村的第三批清徐县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项目,完成90%地下部分,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两项试点”加快推进。全乡乱占耕地建房共22宗,已基本完成整治。宅基地总数为9354宗,符合首登条件的为6240宗,确认可发证为4372宗,符合发资率46.74%;全面摸底闲置宅基地,共上传“统租”平台86户,成交31户,成交额17.1万元,以北录树村为试点,鼓励引导村民进入小区生活,对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
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盘活利用北录树村闲置村集体土地资源,融合特色农产品采摘、文化体验等内容,深入实践村企合作、村医合作模式,引入专业团队打造“小游园”特色乡村休闲项目,项目设计初步完成;投资40万元帮助红城村建设长70米,宽60米,深2米,库容约6600立方米的缓洪池,大力发展休闲垂钓项目,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支持东昇玉记家庭农场建设集传统生态农业、蔬菜种植、食用菌培育、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乡村文旅项目,打造更有文化、更有特色、更有人气的和美乡村。
抓民生促均衡彰显“王答情怀”
社会保障持续稳固。全乡共有200户276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实施临时救助13人,特困老人46人,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发展慈善事业,对9户困难残疾人进行无障碍改造,发放轮椅、手杖、双拐等器具共计37件,帮助1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享受省“十四五”助残帮扶项目资金,资助3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1名残疾人大学生,确认享受奖励扶助政策的独生子女756户1269人,国家级奖扶277人,失独伤残特别扶助9人,市两项4人,为65岁以下653户独生子女家庭参保意外险,健全残疾人、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公共事业更加完善。为保障健身活动的正常开展,新建600平方米社会足球场和608平方米惠民篮球场;新增健身场地18个。充分发挥各村文化服务中心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了大寨村第七届乒乓球友谊赛、正月十五元宵节文艺汇演、消夏晚会、送戏下乡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和惠民活动,对王答乡综合文化站的图书阅览室、绘画书法室进行提档升级,着力实现阵地建设标准化、效能发挥最大化、为民服务精细化。
民生难题有力解决。积极推进解决“煤改气”遗留问题,2021年“煤改气”运行补贴款全部发放到位,2022年“煤改气”运行补贴款发放工作已启动,2018年“煤改气”遗留问题正逐户处理,纾解“煤改气”用户多年来的用气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