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农业生产“保障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徐沟镇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流转、招商引资项目支持等契机,落实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方面,守牢耕地红线。坚决守住发展不越耕地底线,合理利用区位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突出乡村发展;对耕地流出图进行逐一核实、逐项核对、逐步清理,牢固树立耕地保护理念,筑牢耕地保护屏障,守住两条底线。另一方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完成春耕播种6.2万亩,推广农业新品种9000亩。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天桥拱棚1800余亩,辐射带动西怀远、清德铺、杜村、北宜武等村发展设施农业近7000余亩,形成了“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有效控制价格不稳定的难题。打造4300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不断扩充农民生活收入。
汇集生态宜居“向心力”,提升乡村振兴颜值
徐沟镇不断开展环境整治,优化镇域整体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一方面抓整合,抢抓公园绿化不断提质改造。严守环保红线,巡查执法,源头管控,对镇域内工地的“六个百分百”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完成清东路、太太路的沿线绿化工作;持续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不断打造成为市容靓丽、功能完善、管理有序、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另一方面,抓进度,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品质。我镇新建北关南街道路、北关北街道路、徐太路、金洲路和天禄南街道路5条道路和新庄游园、3个街角游园、海唐片区带状游园、天禄堂九号游园建设工程将全面彰显城市品质;坚持片区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形成闭环,加速北郜拆迁收尾、安置交房,不断打造成市容靓丽、功能完善、管理有序、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城。
加强思想文化“凝聚力”,焕发乡村振兴气象
徐沟镇紧紧围绕我县“文化建设年”活动,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一方面,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目前29个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夜校,按程序修订自治章程,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各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如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契机,举办特色活动,组织开展民间民俗展演,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以区域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文化及发展等优势,借势发力,重点打造西怀远村、杜村、清德铺村连片旅游区域。全面深入推动,实现乡村旅游发展成效。西怀远村目前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村,村内现存清明古院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庙娘娘庙1座。徐沟背铁棍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沟灌肠、西怀远小榨菜籽油等特色产品名扬三晋。近年来,村内种植有300亩油菜花,30亩“网红草”粉黛乱子草和120亩鲁冰花,已连续举办4届油菜花节,以及现有4000平方米创意墙绘,大大提升了西怀远村的休闲观光旅游知名度。
西怀远:“精致村庄”是这样炼成的
西怀远村荣获“国家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村、山西省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宅基地改革试点村、太原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清徐县精致村庄”等荣誉。
“双方受益”凝聚发展合力
“集体收取承包费+农户承包温室大棚自主经营”的模式。对村集体而言,将综改资金一次性入股投资,集中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建设,集体温室大棚承包给农户自主经营,收取入股分红,今年将增收80万元,明年将突破100万元。对农户而言,利用综改资金、农业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资金,只需先交2万元就能拥有一个24万元的大棚。每个大棚占地1.8亩,年收入最高能达到20多万,与之前种民地相比收入翻了十几倍,取得了集体经济做强、农户大幅增收的“双方受益”成效。
“双向共赢”释放强劲财力
“合作社+企业”的合作经营模式。走“村企共建”之路,合作社向企业、市场借“优势”,发挥企业品牌效应强、市场销售渠道广等优势,形成蔬菜稳定销售渠道。企业向合作社借“资源”,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农户只管用心种植、提高产量,菜不愁卖、不够卖。党总支牵头成立村民合作社,与美特好超市、太原河西蔬菜批发市场结成对子,构建起“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发展新模式。
“双向融合”激发乡村活力
“休闲观光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的双向融合发展模式。依托村北500亩油菜花、村南30亩粉黛园120亩扫帚公园、村中创意墙绘、娘娘庙、明清古院等现有资源,发挥“全年有看头、四季可观光”的旅游优势,推进设施农业与蔬果采摘、研学游、休闲观光、古院民俗等深度融合,开发具有西怀远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促进文化旅游与观光农业相得益彰,带动村庄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高效设施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双向融合发展。
《清徐报导》复刊30周年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