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与往日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早餐,照例锻炼一小时,尔后一头扎进书房,对一组文稿进行格式统一,使其调性一致。这下可苦了自己,一篇至少要修改三分之一,多的甚至有六七成,费时又费力,好在一个上午加半个中午,总算基本完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下午准备对文稿中的一些困惑和疑点再作点儿润色和校正。真的是想什么来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说曹操曹操立马就到。手机铃声响起,正好就是探讨、探求之事,敲门声响起,朋友相访,也是为着此事,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来一个面叙加微信,求一番疑义相与析。一边推心又置腹,一边拿出相关史料证据链,豁然间,清晰了,明晰了,大快人心,干货满满,收获颇丰,一组文稿的困惑和疑点迎刃而解。
“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不经意间,“悠然见南山”。晚饭后,约7:40,偶然到阳台,一扭身,一抬头,悠然见到了月亮。哦,今天怎么会有了月亮,难道三月初三了吗?一看电子历,三月初二。西天,半天空,一艘细细纤纤、轻轻柔柔的月亮船,就泊在那里,从从容容,波涛不惊,她的左上方有一颗星,像她抛出的锚,这种景象,叫做金星伴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今天初二,可西天竟然有月亮,奇迹,天文奇观啊!哦,初二的月亮,三月初二上巳节前一天的月亮。
仔细观看,蛾眉月上的地球灰光,达到了肉眼可见的程度。这种现象被称为达芬奇辉光,因为达芬奇首先对灰光的成因作出了解释,即因了被地球反射到月亮的阳光又被月亮反射回地球的缘故。
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忙取了手机,给友友打去,让他们也看一看三月初二的月亮,看一看初二的金星伴月。“不堪盈手赠”,这是唐人张九龄的感叹和遗憾,我们现在却可以部分地做到了。友友们互动起来了,大呼小叫,兴高采烈,拍照,拍照,微信中发来了他们拍摄的照片。呵呵,还附有连连赞叹声:奇迹,想不到,今古奇观。只是难为了高花的友友,被蛊惑出来看月亮,却怎么也看不见。估计是被那里夜的云气遮蔽啦。
我们一直观赏到夜里九点多。翻看微信朋友圈,有人已上传了拍摄的金星伴月图。
每月初一,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中间,黑的一面对着我们,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月亮的。同理,初二也是不易被看见的。直到初三,我们的肉眼便可看见月亮了。
初二的月亮,被称为上峨眉月。三月初二的月亮,我们看到了。这算不算龙年的彩头?
查看了万年历,三月初二,是甲辰年戊辰月甲辰日,今天是所谓的龙年龙月龙日,真是龙行龘龘,预示着我们的生活美满,前程朤朤,事业燚燚啊。
有一个证据链,查找了不少史志,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还有些资料,明显存在错讹,不承想,竟在《清徐老照片》(二)的照片题标落款中得以解决,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却最容易让人忽视或忽略的。也如友友放在朋友圈的金星伴月图,他自己只以为就是平常月,等闲视之了。平常月,不稀奇,稀奇的是初二的月亮。他兴奋地说,“一经提点,甚觉可爱。我看见了,月亮会弹奏,美妙旋律叫醒耳朵并濯亮目光,抖擞起精神跳月啦”。哦,辛弃疾对此种蕴意是怎么说来着?对,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