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故里 作者: 时间:2024-04-15 次数:122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仲杰
  去年金秋时节,我们随团到浙江8日游。绍兴是中国文坛巨匠鲁迅的故乡,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东昌坊口19号。在景区入口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整面墙上的巨幅壁画:在江南水乡白墙黑瓦的水墨画中,面容清瘦的鲁迅先生,直立着一头的短发,眼睛深邃,手中的香烟正一缕缕地飘散。墙壁下面是一组铜像,是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或坐或立,有的留着长辫子,有的戴着旧毡帽。鲁迅故里是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被誉为绍兴的“镇城之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A级旅游景区。在这里,我们主要参观了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等。
  鲁迅祖居即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那什么是台门呢?台门就是绍兴对官员人家住宅的称呼,往往是家族聚住在一起,以姓氏为名。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长廊庭院,水池假山,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的住宅。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展示着主人的身份。这里原为鲁迅家早年的住处。
  周氏家族曾为绍兴城内的名门望族,由于子孙人口急剧增多,清代嘉庆年间又建设了周家新台门,鲁迅一家便搬到了新台门居住。周家新台门位于祖居以西70米处,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侧厢及杂屋等组成。1881年9月25日,鲁迅在这里出生。在周家新台门,鲁迅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这里有鲁迅的卧室、母亲鲁瑞和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蒋氏性格幽默,喜欢孩子们,常给幼年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鲁迅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鲁迅卧室里陈列着的一张铁梨木床,系鲁迅当年睡过的原物。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1910年7月至1912年2月,他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教,这就是当时他在绍兴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是在此写成的。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他得百草园童趣,三味书屋启蒙,由此起步,走向人生,走向世界。他经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先生一生的光辉写照,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座右铭。他的精神光耀大地,为世人所传颂,无愧于“民族魂”的称誉。
  鲁迅家的厨房别有特色,房子宽大,阳光充足,所有的厨具都是大号的。很长的案板,很大的水缸,以及很多的陶碗和罐子,分门别类,摆放得非常整齐。厨房,俗称灶间。这里有一组大户人家用的3眼大灶,一个炉膛,上面像勺子型排列着3个炉口,一大二小,做饭烧水方便,不浪费火。鲁迅儿时有许多农民朋友,其中和章运水最为要好。导游说,这里是他俩初识并经常玩耍的地方。章运水教鲁迅怎样捕鸟,讲述在海边沙地里看管西瓜、拿胡叉刺猹的故事。是他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后来,鲁迅曾以章运水为模特儿,在小说《故乡》中塑造了“闰土”这个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
  走出灶间,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郁郁葱葱的大园子呈现在眼前,这便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它为新台门周氏族人所共有,占地面积近2000 平方米。平时种一些蔬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秋天的阳光洒落在百草园里,菜畦还是那样碧绿,石井栏越发光滑,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果实累累。虽然不是听蝉长吟的季节,也不是黄蜂肥胖的时候,但我依然能感受到这些小动物们,在百草园享有旺盛的生命力。我的眼前浮现出,童年的鲁迅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中玩耍嬉戏,捉蟋蟀,玩斑蝥,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藤,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的身影。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
  出了百草园,导游带我们直奔三味书屋。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家人世居之地,由门斗、厅堂、座楼、平屋与厢房等组成,其中东厢房为三味书屋,寿镜吾在此设馆教书。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最有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读书,他勤奋好学,在这里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寿镜吾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8个学生的座位。
  鲁迅的座位最初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的学生经常出入后园,走来走去影响他学习,就要求塾师更换位置,把座位移到东北角。鲁迅使用的是一张两个
  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三味书屋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保存得十分完好。房屋、桌椅、匾额、对联等大多都是当年的原物。建国后,三味书屋主人的裔孙寿积明等将它慷慨赠给国家。整个三味书屋建筑面积并不大,但布局精巧,透着浓浓的书香气!
  如今,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80多年了,但他虽死犹生。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文字,鲁迅的风骨,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