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600多年来,这首民谣在无数个家庭口口相传,人们从小便记住了“山西老家”,铭记这份遥远的沉甸甸的乡愁。2020年9月20日,笔者与老伴一道,再次走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到此一游,当时称“明代迁民遗址”,门票只有5元。景区面积不大,游人也不多。在古大槐树处旁边的厢房内,我布施5元,工作人员赠送纪念章一枚,并帮我找到韩姓牌位。我上香3炷,进行了叩拜。20多年过去了,景区在原址上向西、向北扩建了不少,又增加了许多景点,景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瞧,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
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根”字影壁,这是景区标志性的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听着导游小李姑娘的娓娓讲解,我们以凝重的心情,体验着移民先祖当年背井离乡的悲壮,犹如在阅读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
十四世纪中叶,当一幕幕战争的悲剧,在冀鲁豫苏皖及北京一带,轮番上演的时候,三晋大地却是另一番景象。远离战祸的山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晋南平阳府一带。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当务之急便是恢复生产。明朝统治者把移民屯田的目光,投向了人口稠密的山西。故空前绝后的大移民,不可避免地在这里发生了。据史书记载,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将近50年间。明朝统治者在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发放川资,移民18次,人数逾百万,迁民18个省536个县,涉及1230多个姓。其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旷古绝今,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移民遍布全国,所以时至今日,大槐树成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县成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魂牵梦绕的老家。
穿过小桥、过厅,我们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来到了古槐遗址。碑亭里大碑上镌刻着“古大槐树处”5个遒劲大字,将移民先祖和古槐后裔的辛酸、委屈与思念,都凝固在这里。据导游介绍,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民国三年(1914年)在第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碑亭。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贺柏寿等人,他们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心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地,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碑亭、茶室、牌坊等这一遗址。由一代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它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让我们震撼的是:眼前的大槐树,已非寻常意义上的大槐树了。在这座明初移民的特殊园子里,她的人文之根饱含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韧性、意志与力量!
如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版块。有献殿、祭祖堂、广济寺、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文化景点,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景区内每天推出多场特色演出,我们观看了一场《大槐树移民》表演。百姓们陆续进入大槐树之侧,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立足未稳,只见几个衙役簇拥着一位身着官服的老爷来到大槐树旁,环顾四周,清清嗓子,高声诵读朝廷新颁布的迁民令。与此同时,许多高大凶悍的士兵包围了老百姓,防治逃跑。大家这才知道上当了,顿时捶胸顿足,悲绝恸哭。看,母亲死死拽住儿子不忍松手;看,有人在官兵的皮鞭下,扑通跪倒,久久不愿启程;看,有人走出老远,又折回大槐树下,从树上折下一根树枝,插在衣袖里;看,那家三兄弟,情急之下,将背上的铁锅就地砸碎,各留一块,当做纪念。他们知道,就此一别,今生再难聚首。那一刻,我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画面,眼睛潮湿而朦胧。仿佛看见移民大军搅起不绝的黄土,在漫天黄尘中渐渐隐去……
走过可容纳万人的祭祀广场,我们来到祭祖堂。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我与老伴很快找到了韩、张两个牌位,付过一笔香火钱后,我们为先祖牌位献上专用的祭奠酒,上了3炷香,虔诚地跪地叩头,心中默默许愿:愿我们所有的韩、张两姓家族人丁兴旺,家庭幸福美满!祭祖堂附近有个思源潭,潭旁有一棵台湾原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植的树。2011年清明节祭祖大典,特邀请宋楚瑜先生出席参拜,并在景区内植树。如今这棵树已经成为景区内的一个景点,也成为两岸期待统一的见证。景区移民实证展览馆,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移民后裔捐赠的家堂图、家谱、书籍和明清时期的生活用具等。民俗村还原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生活的场景。游客可穿越时光,追忆往事,品味乡愁。
洪洞县从1991年至今,每年的4月1日至10日,都要举办声势浩大的寻根祭祖节。届时,到大槐树寻根祭祖的海内外华人、港澳台同胞数以万计。期间,上千万只的鹳雀鸟盘旋留恋,节日结束后却又纷纷离去,此情此景堪称奇绝的壮观景象!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中国五千年文明与西方不同处之一就是:崇拜祖上根业,祭祀先族功德,以示育泽后代,勿忘列祖列宗。无论贫富,概莫能外。传统风俗延续了上千年。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几乎近半的宗族续修家谱,都与大槐树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多少年来,遍及全国根系祖槐的莘莘游子,魂系槐乡,诸多的平民百姓、文人墨客,往来络绎不绝。旅居海外的游子,更是怀着对祖先的敬仰、对故土的眷恋,纷至沓来,瞻仰古槐树的雄姿,寻访老鹳窝的踪迹。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已经成为华夏后裔们虔诚谒拜祖先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把移民的苦难化为前进的动力,学习先辈力克万难的精神。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负韶光,砥砺前行,发展经济,严惩腐败,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