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源
对子,太原方言春联的俗称。穷得连对子也贴不起兰,则是本地人贬低别人家最恶毒的语言。由此可见,过年贴对子非比寻常,也属于数千年来农耕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紧密一环。
现在的对子大多是工厂化生产,红底植绒烫金,十分虎气,漂亮,然而祝福语大多千篇一律,没啥创意。早在七八十年代可不是如此,以下将过去一段日常的往事和大家共忆一番。
过了冬,腊不远,紧忙扑乱就过年。
一过腊月二十三,打发爷爷(神神)上了天后,乡村里的农家便忙活了起来,特别是婆姨们挑选吉祥日里里外外打扫卫生,清理得干净整洁,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再相跟上三五成群串集赶会,怀揣着薄薄的大团结(钞票),计算得不能再计算的购物方案,在数十里地的交城、文水、祁县、太谷、清源、徐沟集市上,从东到西、从西至东,第一轮观察、第二轮问价、第三轮讨价,如是者三,精挑细选,将家中过年需要增添换季的衣物置全。
而我家和别家的不同之处,便是另外置办五张红纸、两瓶墨汁,便于年前给乡邻们写对子备用。
那些年,特别是年前的三天,我们家是特别热闹,来的人接二连三,络绎不绝,都是拿着红纸,来让我写对子的乡邻。我们村是一个三千多人口、七八百户人家的大村,西半村居多,东半村来得也不少,俺婆姨凡上门者均笑脸相迎,发动儿女上阵,登记的登记,裁纸的裁纸,晾晒的晾晒,整理的整理,一张圆桌,数支毛笔便是我这个“书法大师”的工具和战场。全家人齐上阵,家里院外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家一家的写好、归类、卷好、捆扎、贴条后,等待主家年三十来取。兴腾时每年都得写七八十户人家的对子,家中卷好的对子摞成了小山,都是一家人辛勤劳动的战果,而一家五口也在这年复一年为乡邻们的服务中找到了欢乐,体现了价值,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对子的内容大都是自编自写的,因为买不到对联集锦类的书作参考,只能拣好听的瞎编,反正乡亲们在意的是喜庆,大多不太在意内容。一些专属的词语,如灶王爷对: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正房当中天地爷对:日月星辰主,山川草木司。横披,天清地宁,下嵌风调雨顺,中间为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至于啥意思不太晓得,是村里一位姓罗的老先生传下来的;门神对:昔为唐朝将,今做门上神,说的是唐代秦琼敬德的故事;土地对照样是:土中生白玉,地内产黄金;梯子写:步步高升;车辆写:日行千里或安全行驶;厕所写:讲究卫生。可以说一家一户所有能贴对子的地方都要贴对子。街门,大门的对子就比较庄严、大气、规范一些,有时实在没词了就自行改编,如:爆竹声中一岁尽,春风送暖入家门;如种养殖户、运输户或作坊、商店、企业也是因情而宜,鼓励一番。直到年三十晚上,敲门让补写对子的大有人在。如门外缺个出门见喜,狗窝缺个提高警惕等等,这时自家备用的红纸便派上了用场,填补了急需。
大年初一,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领上孩子们村内转悠念对子,把别人家写得好的对子拿本子记下来,以备来年之用,同时回家默默念诵,感悟一番。对于自己写的对子也有点孤芳自赏、自得其乐的成就感。虽然字写得不好,歪歪扭扭,八八叉叉,非行非楷,非草非隶,难登大雅之堂,有用和需要则体现了一个乡土文人存在的价值。
散文吧
写对子
作者: 时间:2024-02-02 次数:171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