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名片 我与清源水城 作者: 时间:2024-02-02 次数:151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武谷灿
  我的家乡,是一个明亮清秀的小城。
  它坐落在山脚下,春有垂柳,夏铺绿野,秋结红叶,冬落白雪。一年一年,属于北方的分明四季在不停变换,却始终安静又明媚。
  清源要建新城,名曰水城。我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了,从前年夏天开始,楼下便叮叮咣咣响个不停,大人们口中的“滨水商业综合体”“水城商城不夜城”勾起了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好奇。好奇那破旧的居民区究竟会出现什么魔法,一举脱胎换骨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那是2022年的夏天,在燥热的暑假里,我咬着冰棍从网上查资料,翻阅起清源水城的历史来。令人惊讶的是,楼下不起眼的居民区,竟然是始建于春秋的梗阳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还记得小时候坐自行车去幼儿园的路上,总要经过这片热闹的地方。摆满水果的小摊,飘着葱花饼味的早餐店,还有大家嘈杂喧嚣的交谈,构成了热闹的社区,也构成了我的童年。如今这里已然将成为全新的“清源水城”,我不禁在心里默默期待着、祈祷着,让历史悠久的梗阳古城蜕变为新时代的特色商业中心。
  但是很快,中学的学习压力让我逐渐淡忘了对清源水城的关注,也淡忘了童年万花筒里的点点滴滴。
  直到2023年初冬的某个下午,我写完周末作业,从书堆里抬起头,伸个懒腰踱步至窗边,看着楼下那片被我遗忘的地方,此刻早已变成了新的模样。
  覆雪的结冰池水,古香古色的建筑,硕大鲜艳的莲花,大理石的白桥……清源水城坐落在夕阳下,周边镀着一层温柔的金色,温暖梦幻。
  我激动地抓起围巾,决定去欣赏那崭新的古城,圆那个夏天的梦。
  一进水城,那池中鲜艳的莲花就扑入眼帘。莲花周围簇拥着九条银鱼,后面则是大理石的白色拱桥,池边满是裹着绿被子的树,仿佛在沉睡,等待着春天的茁壮成长。
  我站在透明的观景平台上,在这里留了一张照片,继续绕行。因为雪没有化,枯萎的黄草地上铺着星星点点的白色,眯眼看过去就像一幅斑驳的油画。
  爬过那座桥,左边的别墅矗立在湖边,黑色的落地玻璃,凸出的巨大平台,还有彩色的水城模型,一边是古老,一边是现代,它们融合交错,成为别有特色的清源水城。
  走过新建的别墅,是红色格子窗的砖色建筑群,旁边的假山、松树、拱桥点缀出一份典雅。听老人们说,这是清徐曾经的县衙,它庄严、肃穆,又不缺乏温和。余晖洒在古老的石墙上,反射出金黄的光斑。满怀深情地拍下照片后,我翻过拱桥,看到了曾经就读过的幼儿园。杏黄色的墙,彩色的字,还有尖尖的红色屋顶,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里和以前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少了那些昔日人声的嘈杂和小摊的叫卖,倒显得它多了几分寂寞。
  幼儿园前面开了一家特别的咖啡店,游轮的造型非常有意思,那片“甲板”让客人可以俯视湖水,边喝咖啡边欣赏景色,我细细看过去,上面还有“旭日·梧桐号”几个字。
  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是另一座白色石拱桥,桥的一边是中山公园和文庙,还有高高的城墙,红色的庙身和绿色的庙顶相映成辉,墙外还种着在寒冬腊月依然翠绿的竹子。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珍贵文物,从正面看去,那份沧桑巨变摧灭不了的神圣,让你仿佛看到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对面的中山公园有着漂亮的教堂顶和岩石墙,窗玻璃上“清徐县保护建筑”的字迹闪闪发亮,西域风情和中式艺术在中山公园里的廊亭上碰撞,最后相融。
  结束这场水城之行,我终于走到那面城墙脚下,有惊喜,有感动,也有怀念,明明冷风吹得我有点发抖,眼前的景象却令人振奋。
  回头看那亭台楼阁、庙堂桥池,我不由感叹着家乡的发展速度。
  清徐,我的家乡,它不单单是醋都葡乡,还是历史之城、文化之城、商业之城。此时此刻,它正在微笑着张开怀抱,以令人惊喜的巨变迎接四方宾朋。
  作者系东于中学224班学生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