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南宋风情 ——品读永嘉苍坡古村 作者: 时间:2024-01-15 次数:18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韩玉林
  楠溪江在永嘉中部,冲出一道曲折的江湾,润泽出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苍坡古村就坐落在这里。这是一个传承了上千年的李姓村落。南宋时期,有位驸马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为其村落做了精心布局。借自然山水,融文房四宝,被称为文房四宝的苍坡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南宋的建筑,如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古柏,及砌在村落四周的鹅卵石围墙。而它独特的“耕读文化”内涵,至今演绎着世外桃源的模样。白墙、黑瓦、碧水、绿树、鹅卵石……走进苍坡,举目所望,就是这样一派原生态。央视《走遍中国》曾有专题,揭秘苍坡古村建造之迷。系列专题片《记住乡愁》,开篇一集,介绍的就是苍坡村,可见古村影响之大。
  苍坡村座落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境内,楠溪江上游的岩头镇,占地146亩,现有人家486户,村民全部姓李。苍坡村背依笔架山,面临楠溪江,原名叫苍墩。始祖李岑(号苍墩),为躲避闽中的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于此。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开始营建,并以其号苍墩为村名。南宋绍熙年间,为避讳光宗帝赵惇(与墩同音)而改名为苍坡。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对村落建筑进行重新设计,改变原来不利的风水,建成以文房四宝为主要形式的村落格局。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楠溪江两岸,翠色万千,稻谷飘香,我们一行27人乘中巴车来到苍坡村。村口有座牌楼式样的苍坡溪门,始建于南宋,全部由木料构筑而成,六层斗拱没有用一枚钉子,屋顶为重檐悬山式结构,显得古朴而端庄。眼前是由三级条石砌成的台阶,就叫“三试阶”,取意县(府、院)试、乡试、会试,分别为考秀才、举人、进士,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入仕为官的必由之路。紧接的是长约20米的“进士坦”。古时官员到了进士坦后,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步行通过七级台阶。这个溪门,是一种“等级”的象征,按现在的话来说,是很牛的。上方门楼上有一副对联:“溪山揽胜怀先哲,门第添辉望后昆。”这对联即描绘了此处风景优美,又说明了祖辈业绩辉煌,也希望后辈发奋读书,光耀门楣。
  跨进溪门,大家便打开了苍坡村的历史。一条笔直的古街,纵贯全村,这条街就叫笔街,正对着3座尖尖的山峰——笔架山,这支大笔就搁在笔架上了。笔街全长360米,象征周天360度,是古人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物化。你看路边放着3根长条石,这是文房四宝里的墨锭。这条一头有斜面的,就是已磨过的墨锭。在村子的东南方建造起两方莲池,呈长方形。其中西池东西长80米,南北宽35米,方方正正,状如砚台,所以也就是砚池了。笔墨砚都有了,哪纸呢?笔街是苍坡的主街,街北都是布局严谨整齐的民居大宅,宅外又有方正的围墙,围墙外就是纵横的街巷相连,层次分明,犹如一幅方格子的大纸。这样四宝齐全,整个村子就如同文房四宝静居山水之中。漫步其间,细细体味这“文房四宝”的独特设计,感受浓郁的人文意蕴,不由得使人浮想联翩……
  大家都知道,所谓“耕读”,就是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理想与现状,读以荣身,耕以致富。苍坡人努力于耕读,取得秀才、举人、进士功名的人不在少数。有楠溪江流域最早的文进士、武进士,十一世还出过一门两进士呢!我们去时,气派的村委会办公大楼上挂着红色的横幅,祝贺2022年村里又一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一个小小的山村,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真了不起!
  苍坡村最让人称道的是兄弟分家的佳话。据说,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弟弟李嘉禾成家后,兄长让弟弟留在老宅,自己去对岸的方巷村,重新开基立业。情深义重的兄弟俩白天种地,晚上总要一起谈心,常常聊到深夜。分别时,总是你送我,我送你。后来约定在各自的村里建一座亭子,回家后点亮灯笼,以报平安。两亭一模一样,命名“望兄亭”“送弟阁”,建于1128年。我们站在亭里往村外东南方向眺望,对面就是方巷村。两个亭子隔着阡陌纵横的田野,四面开敞,八面来风,遥遥相对,情谊绵绵。曾经有台湾同胞来此旅游,为望兄亭的故事所感动。触景生情,回想台湾大陆隔海相望,不禁两眼泪涟涟,真是“双亭隔水频相望,两地同源本弟兄”。
  我们在古村里转了许久,发现村子其实不大,到处是石头建筑。不仅寨墙、房墙是鹅卵石砌成的,每条街道、巷子也是鹅卵石铺成的。村内到处流水潺潺,绿树成荫,花花草草从石缝里、街边庭院的院墙上,恣意生长。李氏宗祠是苍坡村的礼教中心,也是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在我国传统的农耕时代,宗祠管理着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两件主要的事:一是聚亲睦族;二是科甲连登。自第一世李岑建村,至今已42世,直接从苍坡分迁出去的人口众多。从前,每到圆谱、族人“金榜题名”祭祖时,那些分迁出去的人们,纷纷到这里来相聚,场面非常壮观。祠堂旁就是戏台,平时是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每到祭祀先祖、重大节日,这里经常连夜唱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面大鼓叫祠堂鼓,是重要的礼器,但不可轻易敲响的,一敲则全村集合。
  仁济庙前有两棵苍翠挺拔,树龄800多年的老柏树。该庙始建于1180年,整个庙宇三面环水,前后分三进,两个天井,大门模仿殿试时皇帝、大臣和三甲出入规制而建。庙内庙外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形态奇特,水流萦绕,极富灵动感。远远的望去,如同一只画舫漂浮于池水之中。现仁济庙已被辟为“楠溪江民俗馆”,摆放着楠溪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器具。比如古老的翻水车、水桶、水杓。庙的左廊里摆放着磨盘、织布机、纺纱机。右廊中摆放着千斤石、石锁、石水缸、石香炉、犁耙等。其中千斤石、石锁是苍坡人用来练工夫的,最大的一块标明为320斤。苍坡村的人不仅耕读传家,同样没有放弃练武的习惯,早在北宋时就出过武进士李邦呢!
  如今,苍坡村利用遗存的古建筑,改建了8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展馆。我们参观了农村改革馆、昆剧博物馆、蕙风轩美术馆、林曦明书画馆等。在这里,游客可以细读永嘉古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昆剧文化等传统文化,体验山水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古村落。
  千年苍坡,美丽如诗,古朴如石。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