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战友情 作者: 时间:2023-12-29 次数:30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继源
  世上事无奇不有,只有想象不到的,没有不会发生的。像我,没当过一天兵,但有过军旅生涯,有过战友,大多是河南省漯河地区的,至今尚有联系。
  前些年,我的战友李子玉携妻来清徐,一是看望了我的父亲母亲,二是重叙战友情,我和妻子陪同他夫妻二人游玩了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清徐县城,回去时给拿了些清徐特产紫林醋,让他馈赠其他战友,聊表清徐战友的一点薄意,尽在浓郁扑鼻的醋香之中。
  那是1974年六月中旬,我从吴村中学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亦称回乡知识青年),去到岢岚县秦家庄火车站打工。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四等小站,十几个人,六股道。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亦是行车、货运、客运、工区,列检等部门一应俱全。而站长兼书记就是我的父亲张树德,一个心地善良、不苟言谈、业务精熟、细致认真的技术型干部。从最基层扳道、调车、值班员、站长,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威望和资历。你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站,它是太原卫星发射基地军民对接的最后一站,现在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在当时是相当保密的单位。运送燃料的机车从地方到部队对接后完成任务,就去到89740部队(国防科委)司令部庆功。我家里至今保存着盖有司令部大印的特别通行证,以彰显与众不同的特殊之处。
  车站常驻警卫排,军列一到,手持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便两边排开,十几米一个警戒,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车站左边是一个工兵营,营长姓唐,四川人,和我父亲熟悉。我一个十六七岁刚毕业的学生,在工区打临时工干活,因父亲是这里的站长,对我而言,一些隐性的特权还是有的,比方说在车站站长室居住,能打开候车室门打乓乓球、羽毛球、篮球,能帮助当兵的写家书、邮寄物品等等,母亲还经常利用缝纫机给当兵的缝补衣服,一来二去,天长日久,我便成了编外的解放军战士,穿戴军服军帽大头鞋,就是没领肩章和帽徽。顺便说一点就是穿的是四个兜的干部服,唐营长叔叔给的,且出入军营来去自如,食堂自动打饭,有时和战友们一起参加早操、跑步训练。唐营长叔叔很喜欢我,想让我参军,无奈父亲不善于交际,以他当时的身份与地位,平素来往的都是司令部将军级别高官,要想真正解决参军问题,走前门也能办了的事情。估计问了一下没消息也就再没提起,亦或是我命里无缘参军,否则人生的一切又得重新演绎、改写。
  一次,我发现铁道两旁的水坑中积水混浊,偶有鱼花闪现,知道有鱼存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在清徐和小伙伴们在汾河边上干这捉鱼摸虾的事,有点小经验,用咱村里人的话说就是,眼里有点宝气知道有货。我便告知战友李子玉、马小琴等人并汇报给唐营长后,利用星期天采取车轮战术,用脸盆往外舀水七八个小时去淘鱼。引得村里人、车站的人纷纷围观,不知道这伙愣头青当兵的在干啥。因为地处黄土高原的晋西北水资源匮乏,村民们不用说养鱼,吃鱼也是鲜有的事情。等到水浅到脚脖子深时,水里面翻江倒海般折腾起来,有鲢鱼、鲤鱼、鲫鱼、鲶鱼、泥鳅等等,大多约有三五寸长、半斤左右,整整捞了半个下午,弄了四大半桶。迎着西下的夕阳,大伙兴高彩烈地抬回了营房,处理后大都做了油炸面鱼,估计是南方人的吃法。数十条泥鳅送到营部唐营长那儿,如何吃法不得而知,总之是进一步加深了战友间的感情。
  第二年五月,我因老家奶奶需人照顾,家中又分下了自留地没人耕种等原因,离开秦家庄站回乡务农,战友们送我笔记本、钢笔、毛巾、军服等物品,并互留了联系方式,在车站依依不舍送我“退伍”。
  一晃数十年过去,我的战友们大多在漯河市工作,一直以来有个念想,如有机会去南街村旅游,一定到漯河市看看他们,也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岁月飞逝,青春不老,昔日时光,常常在梦里浮现。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