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监狱叹冤案 作者: 时间:2023-12-18 次数:281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韩玉林
  有人说,中国2862个县(区),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山西的洪洞县,笔者认同。“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这是一句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唱词。戏剧唱词里还有一句:“洪洞县里没好人!”中国好象还没有哪个县遭受过如此的咒骂。当这句话出自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弱女子之口时,就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根据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所写得“玉堂春落难逢夫”内容整理编写得著名戏剧《苏三起解》(又名《玉堂春》),苏三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以至于关押过苏三的洪洞县明代监狱,也被人们习惯称为苏三监狱。
  据史书记载,苏三本姓周,名玉姐,河北广平府曲周县人,父亲曾为山西大同府尹。7岁时,父母双亡,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当时该院已有两妓,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颖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怎奈好景不长,王景隆财尽,被赶出院门。苏三叮嘱他要发奋上进,誓言再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进士。王被赶走后,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的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的妻子皮氏与邻里赵昂通奸,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行贿知县。苏三受刑不过,屈打成招,投入死牢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犯死罪,探知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为避嫌疑,他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推官公正判决,苏三冤案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为610平方米,主要由普通牢房、狱神庙、死囚牢、丈八墙、蜡像馆等组成。大门挂有“明代监狱”的匾额,院中塑着一尊苏三的汉白玉像,外院为当年监狱的办公场所。右边灰色的院落是普通监牢,门楣上挂有“苏三监狱”匾,门两旁是一副对联“一案平冤风流艳说佳公子,千年积弊生死全凭老大人”。随着参观的人群,我们踏进监门。抬头望去,一条狭窄的通道,东西两侧是12间普通犯监号。而头顶牢房中间的上空,铁丝网密布,铜铃高悬,稍一碰触,便铃声大作,真可谓是天罗地网,插翅难飞啊!我好奇地凑近豆腐块似的小牢窗,仔细一看,里边阴森森、黑洞洞的。有盘小土炕,即使小个子也无法躺下。每间牢房仅4平方米,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牢内陈列着明代律法和各种刑具实物,还陈列着苏三蒙难的实物。
  顺着通道前行,我们来到牢房最南端,正对的是看守犯人的狱卒值班室。右面的院墙上有狱神的供位,据说当年囚犯入狱都要参拜狱神庙。狱神庙下面的墙根处有一小洞,就是死囚洞。它直通大街,平时用砖砌着,需要用时才打开。因为犯人一旦在监狱中病死或是被打死,决不允许从监狱的大门抬出去,只能通过这个小洞拖出去,因此被称为“死囚洞”。通道尽头的左边,是死囚牢的大门。门上刻画着“狴犴”头像,青面獠牙,狰狞恐怖,酷似“虎头”,俗称“虎头牢”。死囚牢大门双门双墙,只有1.6米高,所有进入死囚牢的犯人,都要弯腰低头才能通过,显示对法律与政府权威的屈服和敬畏,意为认罪服法。进了门洞,里面还有一道门,而这两道门却是一扇从右开,一扇从左开。不明就里的囚犯如果越狱,紧张之际往往出了第一道门,却怎么也打不开第二道门。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起到拖延犯人越狱时间的作用,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进入死牢院,左边是枕头窑3间,西侧的那孔就是当年关押苏三的死囚牢。我们缓步进入,仔细打量:墙壁厚1.1米,门上只有一个很小的窗户,里面阴森森的,土炕上有可怜的苏三坐像。我想:苏三一个弱女子蒙受不白之冤,在这暗无天日的鬼地方,遭难受罪,整整度过10个月之久,她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呀!死牢院里的围墙厚达1.1米至1.7米,高6米,外为青砖所砌,内部却是流沙。只要有人在墙上打洞,沙子便会从洞中流出,使其难以挖通围墙,犯人永远也甭想在墙上挖洞逃走。院子的中间有眼水井,井口只有23公分,就连人头也无法通过,犯人要想跳井自杀,根本办不到!井口上留有一道道绳痕,看得出是提水时磨成的。从前,凡是被判处死刑的,在处置之前,都要罚打水为牢务,苏三也不例外。井边摆放着一长一短两个石槽,就是她当年洗衣用过的,所以人们称其“苏三井”。196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参观苏三监狱后题诗,恰到好处地道出了游客的心声:“虎头牢里羁红妆,一曲搅乱臭水浆。王三公子今何在?此处空留丈八墙。”
  据导游讲,十年动乱期间,苏三监狱被拆毁。为使这一仅存的明代监狱得以保留,洪洞县政府于1984年5月,在原址上、按原样开始修复,同年10月竣工。监狱的外院现有明代刑律展,凶神恶煞的刽子手与正在受刑的囚犯塑像,形成一组组比阴曹地府还可怕的场面,令人不由得打颤。苏三蜡像馆将苏三的故事分为5组,以塑像和文字进行展示,分别为:喜逢知音、槐乡落难、屈打成招、起解太原、花好月圆。人物造型与真人一样大,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每组塑像都以七言诗进行讲解,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如第一组,喜逢知音。蜡像是苏三怀抱琵琶,与风度翩翩的王景隆惬意相逢的场面。配诗曰:“名门闺秀落风尘,苏家三姐玉堂春。倾国倾城西施貌,大弦小弦昭君魂。尚书公子入勾栏,怡春院内逢知音。情投意合成连理,海誓山盟不变心。”寥寥数语,简述了苏三的身世、才学及与王景隆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
  苏三是幸运的,她遇见了一位身为高官却不忘旧情的王景隆。如果苏三没有遇见有情有义的王公子,会有后来的人生结局吗?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像苏三这样社会地位低下,遭受冤屈,直至含冤而死的百姓何止千万?笔者曾在法院工作10余年,耳闻目睹了诸多案件。历史上人命关天的冤案,总是接连不断。即使新中国成立后,冤案也依然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反右”,冤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六十年代的“文革”,冤了一大批老干部。改革开放的40余年中,由于腐败现象的大面积滋生,又出现了许多司法冤案。如果说五六十年代的冤案,是政治运动造成的,那么改革开放后的冤案呢?我看完全是一些腐败分子,贪赃枉法造成的!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近5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共纠正重大刑事冤假错案46起,涉及94人。还宣告4868名被告人无罪,受理国家赔偿案31434起。体现了司法公正,也体现了对人权的保护,这是值得欣慰的。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