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间没有边界的课堂 ——读《去博物馆》 作者: 时间:2023-12-15 次数:12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聂青
  去博物馆除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外,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在博物馆里都能得到培养,比如思维能力、专注能力、观察能力等,最关键的是培养的过程可以像寻宝、探秘一样有趣。《去博物馆》就是作者将自己和女儿去博物馆的经历为线索串联丰富的知识素材,讲解了博物馆必看的镇馆之宝,并通过对实物藏品进行历史还原的方式来再现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图文结合增强博物馆对孩子的魔力
  该书作者与女儿已经游历了全世界101座博物馆,是身体力行的亲子博物馆游倡导者,线上线下带领了300万个家庭走进博物馆。她将自己数十年带数百万家庭去博物馆的精华总结提炼,讲解了中国故宫和日本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让小读者能通过博物馆来了解世界。从点到面,发散性涵盖了历史、地理、语文、人文、生命、科学等百科知识,对小读者开阔眼界,了解人文风俗、地理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
  全书讲解了40多座博物馆建筑、110多件珍宝藏品、230多个百科知识、30多个博物馆“大怪兽”,涵盖历史、地理、建筑、天文、人文等大学科超全体系,详细讲解了书法、国宝、山水画、丝绸之路、浮世绘等小常识必备概念,一本书从两个维度讲解知识,全方位立体强化孩子知识面。
  去故宫都要准备什么?紫禁城必看路线怎么走?皇宫角落里的“最美建筑”是什么?紫禁城等级最高的建筑是哪一个?故宫里的大怪兽谁最厉害?小皇子的“课程表”有什么不一样?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必看项目有哪些?书中不仅回答了这些问题,作者还从不同角度带孩子走进博物馆,从切身经历和体会出发,用给女儿讲解博物馆的形式和小读者对话,形式亲切、语言活泼,潜移默化给孩子传输知识。
  该书绘者孙艺萌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随后留学法国,先后就读于巴黎高等实用艺术学院以及肯第高等艺术学院。生活在巴黎的她,作品洋溢着法式的浪漫,细腻又充满童趣。绘者用24个月细致打磨,融入西方艺术风格设计,插图比照片更具艺术感,用有温度的方式给孩子展示博物馆,让文物不再冷冰冰。
  正如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师亓昊楠所说,该书“通过有趣的图文结合的形式,‘修复’了博物馆对孩子的魔力。博物馆里面珍贵的藏品和丰富的历史,在精彩的讲解和充满童趣的插画中‘复活’。”
  追根溯源让孩子全面了解历史
  去博物馆,不仅仅是看藏品,更是看博物馆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一座博物馆,其实可以涵盖历史、地理、建筑、天文、人文等各方面知识。看懂博物馆,看懂背后的文化,才是去博物馆真正的意义。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对周边的国家影响深远,在日本我们也会遇见在故宫博物院见过的类似的文物。这些文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博物馆背后的文化有什么相通之处?该书将博物馆和藏品追根溯源,深层次解读博物馆,发散性讲解博物馆背后的知识。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互鉴交融播撒种子。
  随书还有配套的打卡护照,小开本方便孩子随身携带,手绘图配合文字介绍,边看边记,延伸性学习让知识更加巩固。
  批判性思维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
  作者用批判性思维讲博物馆,用不同常规的方式带孩子走进博物馆,开发孩子求真性、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看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
  120页内容,用跨页大百科知识板块,将信息点变为知识点,由点到面、由知识到应用,辐射博物馆的方方面面,既发散又有体系逻辑性,多角度全视角讲解博物馆的知识,引发孩子兴趣,让孩子爱上去博物馆。为孩子构造立体的知识结构,培养多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一个通识教育的桥梁和窗口,激励孩子们去深入思考,主动探求更为广阔的艺术、文化、自然科学的世界。正如该书作者所说,“如果世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那么博物馆就是一间没有边界的课堂。”翻开这本《去博物馆》,相信孩子会真正爱上“去博物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