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生
常丰村隶属清徐县柳杜乡,位于太原盆地南端,行政面积0.357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568户,2008人,其中王姓占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境内平川沃土,地肥水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水、光、热组合的独特小气候特征,形成了蔬果种植的最佳环境。常丰村耕地2940亩,其中80%种植梨树。梨树种植历史较久,目前已经成为柳杜乡最大最稳定的梨果供应区。
村名叫“常丰”,与良好的水土与气候、常年“丰”调雨顺有一定的关联。许多年来,人们一直称常丰村叫“章分”(zhangfen)村,那到底是哪两个字呢?至今,也未有更妥帖的说法。经过近些年对常丰村历史的挖掘与研究,发现了“常丰”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常丰村”建村之前,原本住着几户吕姓人家。早在大明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正是战乱之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彰显其洪大武功和其统一天下的赫赫功绩,同时也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以使天下太平,从而巩固明王朝的统治,采取了移民政策,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另据《王氏族谱》介绍,在此次大移民其间,有从陕西省米脂阁珍店镇王氏弟兄俩王天福、王天禄从此迁往山西清徐、交城一带,老二王天禄安居现交城县清化堡(今瓦窑头村),老大王天福迁移到现在的清徐县常丰村。当时在此地建村称之为“章分村”,为什么要称之为章分村呢?说来还和朱元璋有些关系。朱元璋之“璋”是由“王”,和“章”组成,王天福、王天禄兄弟也是因明太祖朱元璋的移民政策背井离乡,分居两地。所以把当时这个村就称之为“章分村”了。王家人在本村朴实厚道、辛勤劳动,后代也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多,村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王姓后人感觉此地土地肥沃,常年丰收,遂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把原先的“章分村”改为“常丰村”。
村民在村西北修建了一座很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寺庙“圣贤庙”,并铸造了一口体型硕大的铁钟,悬挂在钟楼上,铁钟上铸有“山西承宣布政司太原府清源县丰城都常丰村”。清徐县常丰村的传统庙会为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七和十月十二日,当地乃至周围各县市关于常丰村的庙会还有句俗语,叫做“常丰村赶会——上人嘞。”每到会期,晋中、吕梁、太原等各地的商贩就会云集于此,为了在这一天会期的集会上占个位置,周边的商贩,往往要提前两天来,而附近十里八乡甚至百八十里的人们也会在这两个时间段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购买他们需要的农产品和日用品。据老人们回忆,即便是在上世纪明令禁止赶会的年代,常丰村的会也不曾休止,即使把商贩赶出村去,人们也要自发地在村外进行贸易,常丰村庙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这句俗语,不仅在当地流传甚广,就是在附近的三市四县各村,只要一说起常丰村,年长一些的人们都知道“常丰村赶会——上人嘞”这一说法,而俗语一旦流传的久远,背后一定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一种文化,这里姑且称为“常丰村庙会文化”。据村里的老人们说,从前周边村子有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说常丰村“远看雾不愣腾,近看小北京城”,因为村子周围树木众多,所以“远看雾不愣腾”,而村内曾有“三街六巷八座庙”,规划整齐、建筑精美,所以“近看小北京城”,这句话说的不仅是村里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布局,它更渗透的是一种地域文化。村庄虽小,却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遗珠碎玉俯拾皆是。
常丰搞文艺的人多,文化活动多,普通曲艺项目乃至古老的皮影表演层出不穷。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前尘往事。“一腔唱尽千载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常丰皮影,从第一代皮影戏老艺人王志明到第二代王月枝,第三代王锁林等,如今已荣登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昌元的“月饼模雕刻技艺”也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本人也痴迷中华传统文化,一直爱好和从事着文艺创作及表演……
常丰村至今还是一个纯农业村。从王氏迁居此地以来,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丰饶肥沃的土地上,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书写着他们的农业文化。“常丰”是一个村名,更是一种希冀。不管是种粮食,还是种蔬菜水果,大自然都仿佛给予了这片土地特别的偏爱。常丰村的水好,用村里的水做的豆腐又白又鲜,而且出豆腐率高。常丰村的地好,年年丰收就是最好的见证。在附近村里,常丰村的农产品一向走俏,常丰菜瓜更是名声在外,作为一个时令性很强且不耐保存的农产品,常丰的菜瓜既绵甜,而且熟得早,所以从来不愁销路,本村人家家种植菜瓜,周边甚至有“没有常丰的菜瓜过不了夏天”的说法。常丰菜瓜魅力何来?固然有种植技术和水土方面的优势,但若没有“常丰”这样一个招牌,恐怕也不会有如此的优势。现如今,常丰村的梨树种植业已形成规模化,所产梨个大味美,广受好评。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指引下,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让人不禁赞叹:常丰,常丰!
常丰村的由来
作者: 时间:2023-12-06 次数:1210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