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清徐老年》长盛不衰密码的人 作者: 时间:2023-11-17 次数:15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牛宝生
  时节如流。2023年是《清徐老年》创刊15周年。
  从2008年第一期杂志展现在第一波老友读者手中,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合成一股强力,竭诚为读者服务到今天。
  回报丰厚。以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浓厚的人文精神,在清徐厚植了一块文化沃土,俨然成为清徐的一个文化符号,在老友及读者心中扎下了根,在作者心中铸下了魂。
  所有这些,深深凝结着老戴即人们熟知的《清徐老年》编委会主任、县政协原副主席戴受轩的心血和汗水。
  别具慧心,弘扬至真向善美
  2007年,61周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戴,思考和关注着一个问题:职可以退,人不能闲——面对日益紧逼的人口老龄化,决心为老年鼓与呼!没承想,与脾性相投的几个人一拍即合。探讨和确立办刊宗旨,贯彻党和政府老龄工作方针政策,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主要刊登反映老年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散文、诗词、通讯、随笔、小说、书画、摄影等作品,一言以蔽之:关注老年生活,展现老年风采。
  说干就干。办刊场所落实、办公设备购置、编辑人手遴选,噢,还真是头绪多多,所谓创业艰难百战多嘛。老戴像当年推动实施全县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那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是老戴确立的办刊追求。在县领导的支持下,与县老干部局等单位共同主办,每年四期,季刊,每期64页。老戴以毫不动摇的定力,弘扬爱老尊老敬老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老尊老敬老至真、向善、唯美的正能量,讴歌爱老尊老敬老向善美,使《清徐老年》形成了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气质。
  赢得青睐,滋养传递正能量
  方向为本,质量为王,是老戴办杂志的口头禅。老戴组织编辑们从日常收集到的稿件中甄选,每一期的稿件都要经过尽心打磨,精心润色,反复推敲,几番校次。要他们树立慢工出细活的严谨,十年磨一剑的执着。正是老戴的严要求,《清徐老年》才能保持始终如一的高水准,才会在省内外独树一帜地吸人眼球。省城的一位老友拿着《清徐老年》,对着老戴感慨地说,看了那些有来头的杂志,方知招牌与出品并不一定有联系。创刊以来,《清徐老年》以优美灵动的文字浸润生命,以宽容友善的温情慰藉人心,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受全县老友和读者的喜爱,不少人成为热情拥趸。读者群扩充了,作者群也在更新,作者虽以老年为主,不少中青年也摩拳擦掌,积极投稿,杂志不断赢得受众青睐,成为老友甚至青年人的枕边书,有的读者搬家也要将其打包带上,生怕不小心弄丢一本。《清徐老年》成为清徐唯一的综合性刊物,不仅促进了清徐文学艺术繁荣和文化事业发展,同时也为不断滋养传递爱老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滋养传递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新风尚、正能量做出了贡献。
  亲力亲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先把全文咀嚼了之后,再端给读者。”老戴经常向编辑传授他的理念,“文章犹如菜肴,光炒熟了不行,还得讲究色香味。”当你深入其中了,才知道他是一位办事认真、不怕麻烦的人。亲力亲为,不厌其烦地同编辑们一道策划选题,审题,编写,校对文字。可贵的是,他敢于放手用人,表现出领导气魄和伯乐风范。同样难能可贵的是,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杂志印刷回来了,他总是身先士卒,一捆一捆,从车上往邮政分发处搬运,常常累得一身汗水,气喘吁吁。
  路上,老同志碰上了,向他打招呼,要他捎过本杂志来,二话不说,他都答应,从不马虎,一一照办。一些熟悉他的老同志对他说,老戴啊,你可是退下来的县级领导啊,做过大手术又偌大年纪,怎么反而成了搬运工、邮递发行员了?知道吗?今年你已年超古稀,77岁的人啦!
  韩石山曾寄语人生:青年作赋,中年治学,老年整理乡邦文献。老戴不仅指导杂志组稿,还动手整理乡邦文献,亲自撰写《寸草春晖·我与我的三个母亲》等文章,一时争相传阅,洛阳纸贵。
  老戴说,作为县一级《清徐老年》工作者,必须契合时代,有所作为。关注党和政府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宣传解读党和政府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夯实基础,练好内功,迎接挑战。让更多的人看到《清徐老年》,关注老年,从而更好地弘扬爱老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是自己的本分,更是责任。
  老戴就是这么一个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人。看了《清徐老年》,你就懂得老戴编辑《清徐老年》的密码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