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来了宫颈癌筛查更高效 作者: 时间:2023-11-17 次数:9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宫颈癌是妇女健康的重大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约有60万名妇女被诊断为宫颈癌,占全球新诊断癌症的3.1%;约30万名妇女死于宫颈癌,占全球妇女死亡病例的7.7%。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目标是在2030年消除宫颈癌(每10万人中不到4例)。
  消除宫颈癌的目标之一是70%的成年妇女在35岁和45岁时,分别至少接受一次高精度宫颈癌筛查。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仍未实现这一目标,许多适龄妇女未接受筛查或筛查不充分。在大规模人群中对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和提高宫颈癌疫苗接种率的成本很高。因此,要实现大规模人群的普遍筛查,就需要使用既具有良好灵敏度和特异性又可负担的细胞学检测方法。
  新技术提供新方案
  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癌筛查和分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训练有素的细胞病理医生和专业实验室数量有限,导致广泛的细胞学筛查在我国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此外,细胞病理医生的操作差异,也会导致诊断结果难以保持一致性。
  今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提出要积极推广宫颈癌筛查和诊疗适宜技术,探索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宫颈癌筛查和诊疗服务流程。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数智技术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2017年至2021年,湖北省开展了AI辅助在线宫颈癌筛查项目,累计有1474788名适龄妇女参与该项目。该项目由采样员、玻片制备技术员、AI诊断初筛员和细胞病理医生联合提供筛查服务。他们大多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当地妇幼保健院。
  基层医疗人员引导适龄妇女使用身份证阅读器登记,并上传信息至云平台,为每位妇女分配一个二维码。取样后,样本通过物流运送至AI标准化实验室,完成诊断玻片制备和信息上传。AI标准化实验室的全自动扫描仪可一次装载200张玻片,按序自动更换、扫描、上传数据至云平台。50台联网扫描仪每天可执行3万次细胞学评估,相当于一名细胞病理医生一年的工作量。AI在线细胞学评估系统对样本进行诊断后,由AI诊断初筛员确认阴性个体,对阳性病例进行简单分级,再由细胞病理医生复核全部阳性病例,并抽查10%的阴性个体作为诊断质控,最后在线签发电子版报告。参与筛查的妇女在取样后的10天内便可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筛查结果。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妇女会收到筛查异常的短信通知,纸质报告寄送到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妇幼保健医院。当这些妇女拿到报告时,能够明确得知在哪里进行免费复查。
  在筛查的1474788名妇女当中,1388140名妇女在细胞学评估中被归类为阴性,86648名被归类为阳性(基于Bethesda系统,阴性是未见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恶性细胞,其余分级为阳性)。在诊断为阳性的妇女中,30486人被建议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在接受活检的19495人中,2785人被诊断为癌前病变,191人被诊断为浸润癌。
  病理服务向数智化转型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根据2020年湖北省项目统计数据测算结果,筛查发现一例宫颈癌前病变的成本为20176.51元,发现一例宫颈癌患者的成本为281840.63元,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为0.2865(早期发现成本系数小于5,说明筛查具有成本效果),早期效益成本比为6.28∶1(效益成本比值大于1,说明筛查具有成本效益),宫颈癌早诊率为96.09%。
  湖北省的宫颈癌筛查模式作为病理服务体系数智化转型的范例,对今后全国范围内开展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该项目形成了可行的诊断质控模式。数智技术在筛查项目中的应用减少了对于细胞病理医生的依赖,减轻了病理医生的工作负担。三甲医院资深病理医生的定期抽检、复核和反馈等流程,进一步确保了筛查的准确性。
  该项目利用AI技术为基层赋能,鉴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采样员可能缺乏操作经验,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可派人到基层协助采样,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该项目还探索了数据支撑的闭环管理方式。筛查中使用的数字化终端保证了数据采集的质量,避免了妇女信息错填、漏填、丢失。筛查云平台是一个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整合困境、数据重复及随访困难等问题均可通过全流程信息可视化功能得到有效解决,为闭环管理提供了实时数据支持。
  该项目在实践中推动了数智化病理诊断服务技术的发展。通过在武汉以外的县市级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化实验室,或者使用手持式全自动扫描仪等技术方案,解决了标本运输困难、运输导致的标本损伤、偏远地区数据上传不及时等问题。
  全过程闭环管理
  基于前期的工作经验,2022年,湖北省在全省启动了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1267万名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全覆盖。从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项目运用宫颈癌筛查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已累计为超过450万名妇女进行了筛查。相关部门制定了筛查工作手册,组织全员培训,指导各地完善筛查流程,成立质控专家组进行专业指导和质量跟踪,并对筛查中发现的可疑阳性患者进行“一对一”督促复诊,对确诊患者提供治疗指导及随访服务。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宫颈癌筛查和优化诊疗服务流程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智化病理服务标准和规范,包括技术标准、操作规范、质量评估等,促使全流程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要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实现筛查云平台与妇幼保健、医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互联互通,夯实宫颈癌防治闭环管理信息支撑体系。
  大规模妇女筛查会产生海量数据,需要重视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和数据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数智化筛查服务项目可为贫困、偏远地区的妇女提供高效便捷的筛查服务,助力尽早实现2030年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