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禹王洞 作者: 时间:2023-11-15 次数:33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翻明
  五一小长假期间,女儿约我们夫妻俩赴禹王洞旅游,我很感兴趣,缘由有三:一是我曾去过黎城黄崖洞和河北平山县的银河洞,很想见识一下禹王洞是什么模样?其次是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在当年的小学课本上学过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但我还不知大禹是哪里人氏,前几年的报纸上报道,还因为他是名人,存在名人故里之争呢(有四川说,河南说,青海说)。再次是相传禹王洞可通河北平山,是否巧合呢?
  早饭后,我们一行五人,由女婿开车前往忻州市禹王洞。在临近禹王洞不远处的道路两侧,两行方形的彩旗迎风招展,上面写着:“才子佳人故园行,洞天佛地圣境游”的诗句。去禹王洞有两种途径,步行或乘坐缆车索道,因我们夫妻年岁较大,外甥幼小,女儿考虑再三,让我们三人坐了缆车。
  在缆车上,俯视地上(也属禹王洞外),山势雄伟,茂密的森林把地面覆盖得严实,看不到一丝黄土;目视前方,来回运转的缆车相互交错着;静心细听,有鸟儿不停地欢叫,在滑轮与索道的咬合处,发出沙沙声响;再看远方“禹王洞”三个红色的大字展现在半山腰之间,被周围的绿树簇拥着,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眼前上下起伏,胆小的人倒有点害怕。在洞前下了缆车,看时间坐缆车用了八分钟。如果走人行道,据说得个把小时。
  据工作人员介绍,洞内恒温在8—11℃之间,今年是例外,只有6℃,我因穿着单薄,一进洞内,凉意扑面而来,身感有点冷。但丝毫未能影响我游玩的兴趣。
  走进洞内,犹如进入一座天然的艺术殿堂,堪称人间仙洞。洞内奇石奇洞,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我们游览依右向左环行,一会儿平行行走,一会儿敞开两臂,手扶扶栏,登高或远望,或左右观望,一会儿急剧直下。在两侧扶栏上,近一米长的现代化灯管接连不断,五光十色,忽闪忽现,交相辉映。在扶栏与洞壁相间处,洞壁上雾蒙蒙的,好奇的游客情不自禁地伸手触摸,一层紫色,且少,有潮气,但不见湿,更无小珠,令人奇怪。扶栏中的台阶有多有少,有的是人工水泥砌造的,有的是用石块凿造的,有的是铁制的空心形状的。
  整个洞幽深曲折,色彩斑斓。洞壁上处都用了彩色灯,如同夜明珠一般,四壁上石花、石佛、石柱、石瀑、石塔形态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其中“神龟宝图”“群狮迎客”“金龟出洞”“龙王宝眼”“镇海宝塔”“二仙对奕”“蓬莱仙岛”“禹王观瀑”等五十多个景点,造型奇特,形象逼真,鬼斧神工,人间罕见,让人惊叹,称其为人间仙洞一点也不为过。在洞内我们时不时地拍照摄像,留下美好的瞬间。
  走出洞外,休息时,见一“仙客亭”,是禹王洞十景之一。它高4.6米,四柱烘托,尖顶,檐角飞翘。与龙舟亭、且坐亭均位于系舟山冈峦之间,三亭遥相呼应,美妙异常,让人心旷神怡。漫步在返回的人行道上,全家人说说笑笑。随便拿出相机看看刚照的照片,有的朦胧,有的模糊,一问女儿,才知道是拍照时相机晃动的缘故。(禹王洞照片模糊不清的原因,在禹王洞内,光线较暗,相机成像时间缓慢,再一个原因是相机晃动,解决的办法是调理相机功能,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办法是照相时使用三脚架以保证相机的稳定。)一旁十几岁的外甥便主动提出为我们拍照,很是让我们夫妻俩吃惊,这么小的孩子拍照速度之快,选景、对焦、构图、利用光线都超过了我们。
  通过游览得知,禹王洞在山西忻州城东南二十公里的系舟山半山腰,海拔1768米,原名仙人洞,相传大禹曾在此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目前已探明洞深约2000余米,可供游赏的共三厅八洞,它的形成距今已有上亿年的历史。
  回忆曾游过的黄崖洞和银河洞,仅从规模和景色上看,与之相比,逊色不少。禹王洞历史悠久,庞大宏伟,景色更加迷人,洞究竟有多深,至今还是个迷,三个洞虽然都是天然形成,而禹王洞和银河洞又都是钟乳石性。壮美的大好河山禹王洞真是一个集探险、登山、避暑、旅游为一体的人间仙境。
  禹王是哪里人氏不得而知,也算是这次旅游的美中不足吧!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