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丰”景 五彩斑斓 作者: 时间:2023-11-13 次数:12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山河入半秋,人间正丰收。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稻海茫茫的秋收画卷,在清徐的田间大地铺开。五彩斑斓的农作物,汇集成最动人的色彩,绽放在每一个田间地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斑斓的画卷,共同领略清徐大地上美丽乡村的“丰”景如画!
  遇见那一抹“致富红”
  在清源镇西范庄村,一簇簇颗粒饱满的穗头迎风摇曳,一台台收割一体机往来穿梭在田间,红彤彤的高粱勾勒出一幅绝美丰收胜景。近年来,西范庄村充分整合土地资源,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牵头成立强农裕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联合周边村打造万亩高粱示范基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同时聘用省农科院老师定期进行指导,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也推动农作物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遇见那一抹“璀璨金”
  在西谷乡东木庄村,上万亩颗粒饱满的天然富硒杂粮汇集成一片闪耀的金色海洋。作为山西省首个“天然富硒种植基地”,东木庄依托汾东、百禾元与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深度对接,优化品种、优化种植,将小杂粮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牌做精。采用“公司+党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农户统一种植收割,公司负责资金注入、加工转化、对外营销。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大力宣传农产品,做旺人气、做热市场,把小杂粮变成网上热销的“口碑好粮”,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拓宽了杂粮产品销售渠道,在保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身价”,树立了地方品牌形象。
  遇见那一抹“温暖黄”
  在孟封镇西罗村,玉米地里人影晃动,帆布袋子、柳编的筐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突突地开始收割,在庄稼人眼里这就是稳稳的幸福。近年来,西罗村坚持党建引领,实行“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模式,将土地流转给晋桥家庭农场统一经营(统一购种、统一收割、统一销售),村民获得土地转让收益和工资性收入,村集体获得效益分红。今年,全村种植玉米1500余亩,出动收割机、三轮车、货车10台,共收回玉米300万斤、玉米秸秆2000吨,效益达到500万元。
  遇见那一抹“生机绿”
  走进集义乡的连片蔬菜大棚,阵阵泥土芬芳扑面而来,一株株黄瓜、白菜、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与眼前的硕果累累交相辉映。近年来,集义乡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产业带动集体发展,以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立足区位优势,深挖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果蔬为主、规模连片、整体推进、抢‘鲜’上市”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全乡设施蔬菜达到了5500余亩,近两年新增近2500亩,蔬菜年产量达16.5万吨,产值达4.26亿元。
  遇见那一抹“浪漫紫”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的葡萄,是马峪乡仁义村独有的紫色风情。近年来,马峪乡采取“乡党委+村党总支+秩序员”三级管理模式,乡党委设立原产地葡萄市场,村党总支统一规划经营区域,实现了定点经营、定点销售、定点管理;“公平秤”“二维码”也让消费者购买得“称”心如意;秩序员维持现场秩序、保障公共安全,营造出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在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十六届清徐葡萄文化旅游节前后,葡农售卖葡萄10万余斤,增收20余万元,鼓足了村民“钱袋子”,让农民增收有“钱”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希望。本通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