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蒋氏故居 作者: 时间:2023-09-22 次数:42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韩玉林
  早上6点半,我们一行27人乘中巴车从宁波市出发,前往奉化区溪口镇蒋氏故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窗外的景致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虽已到深秋,但山坡上仍是郁郁葱葱,满目皆绿,云雾缭绕,林深清幽。溪口镇位于宁波市西南40公里处,因地处奉化江支流剡(shàn)溪之口,故名。它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这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氏故居”系列人文景观,有北宋仁宗皇帝梦中到此一游而得名“应梦名山”的雪窦山,有“天下禅宗十刹之一”的雪窦寺及世界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造像。溪口,集人文之精华,山水之灵秀,佛教之庄严,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全国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人文价值,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岭的山脊上而得名。1929年前,武岭门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城楼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为示尊重,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镌于正面,蒋介石自己亲笔手书则刻于城门之背。进入武岭城门,便见3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真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这里就是民国时期著名人物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从小生活的地方。
  溪口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3里老街,蒋家的故居几乎都集中在这里。街道沿溪岸而建,路面宽阔平坦。路边的建筑精致典雅,错落有致,每一栋建筑都带有浓郁的江南风情。这里没有高楼大厦,那些小巧的民居,却与民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看那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建筑群——文昌阁,乃古代溪口10景之一“奎阁凌霄”,是蒋介石带宋美龄回乡时,必住的别墅和藏书楼。当年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军委会“严加管束”,送到溪口幽禁时,最初几天就是在文昌阁,后转移到雪窦山上。
  文昌阁的东侧,是一栋西洋风格,面阔三间,高有两层的小楼,一面临街,两面临溪,后有武山作屏障,居高临下可俯瞰全镇。它建于1930年,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修身养性”。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小洋房还住过蒋介石的外籍军事顾问端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此处有一条露天走廊连接文昌阁,主要是为蒋介石住文昌阁时,便于传唤近身幕僚而建。小洋房一楼里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回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4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
  玉泰盐铺地处3里长街中段。据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该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于1871年开设,以卖盐为主,兼营大米、酒类、菜饼和石灰等,雇有账房、伙计,为当年溪口镇上的大商号。现有楼房3间,平房3间,以及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盐铺曾两次失火,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2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6个字。
  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传统场所,祭祖、庆典、嫁娶、出丧等都在此举行。这里供奉着蒋家自元末,始祖迁居溪口后的历代祖宗神位,600多年的家族史在此浓缩。宗祠由新老两座祠堂组合而成。前进为新祠堂,陈列了有关蒋氏宗祠的历史资料,还展出了由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制作的台湾知识图片。系统地介绍了台湾历史、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台的方针政策等内容。后进为老祠堂,戏台与中门相连,重檐歇山顶,螺旋藻井,蒋介石曾在这里祭祀祖宗,宴请族人,翻阅宗谱,观看演出。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丧事,也在此举行。祠堂门口牌楼上的横匾“忠孝传家”4个字是蒋介石亲笔所书,寄托了他对蒋氏晚辈的一种期望,也表露出他自己对儒家传统的敬慕之情。
  丰镐房即蒋氏故居,是溪口镇上最重要的人文景观。建筑格局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是传统的世家府第格局。前厅及左右还有3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树各一株,是宋美龄亲手所栽。东厢房留给宋美龄居住,但一直都空着。西厢房为毛福梅的住所。西厢房西侧有幢独立小楼,原系祖传的3间房屋,这里是蒋母王采玉的旧居。丰镐房楼轩相依,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曾经作为蒋介石、蒋经国两代人的新房,后堂的“报本堂”是蒋家祭祖、拜天的地方。
  在蒋氏故居附近,有一所近百年历史的武岭中学。这所学校最初由蒋介石遵照母亲遗命,于1927年7月筹集巨资创办,历史悠久,而且蒋介石还亲自任过校长。学校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解放后,一度关闭,里面的东西都是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校园内有大量的古树名木,林荫道两侧,教学楼、实验楼、公寓、餐厅一应俱全,还有中西合璧的大礼堂,环境十分优雅。1987年9月,原址复校,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多年来,该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现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
  说到以上故居遗迹的完整保存,就不得不提蒋介石的老对手,原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溪口前夕,5月6日,毛泽东亲自向三野发出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损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如果没有这一纸命令,蒋氏遗迹是否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真要打个问号。
  对蒋氏父子的功过是非,我们姑且不去议论,历史自有评说。不可否认的是,自从溪口出了蒋氏父子,这座幽静的小镇,从此便走进了中国的历史。蒋介石在全国执政期间,曾多次回乡,尤其是在他3次下野时,这里实际上就是蒋家王朝的军政指挥中心。剡溪岸畔的妙高台,那几间精致的别墅,成了“委员长”遥控全国政局的神经中枢。
  说实话,在去溪口参观之前,我对蒋介石的了解,基本上是反面的。旅游参观之后,好像有了一些人性化的理解,让人感慨颇多!历史的风云,令人沉思。想当年,蒋介石令飞机在溪口上空盘旋3周,最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心爱的故乡。嗣后,毛泽东主席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严令保护好蒋的故居。如今,在人民的手里,溪口更加美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浙江东部的一颗明珠,而且为当地百姓带来无限的商机!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