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城金藏》于金皇统八年(公元1184年)到大定十三(公元1173年),在州天宁寺雕印,元初又有补刻,是我国大藏经中的孤本。因其雕刻于金代,古称《金藏》,又因它原藏于山西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广胜寺内,故称《赵城金藏》。
1933年,广胜寺发现此版藏经四千九百五十七卷。1934年12月,南京《国分》杂志报道了此藏经的发现,日本方面极为垂涎,派僧人专程来广胜寺,以每市尺一圆银元的高价收买《赵城金藏》,被我僧人拒绝而去。
1937年9月,日军侵入雁北,当时国民党李默庵部驻守赵城,准备将《赵城金藏》转移运走,遭到力空法师与当地士绅的拒绝,并将《赵城金藏》封存于飞虹塔内密存。
1938年2月26日,日军占领了赵城,广胜寺就在日军的占领区内。1940年至1941年,日军曾多次询问《金藏》情况及去向,当地士绅异口同声称《金藏》早已被李默庵运走了。1942年春,日本派遣其“东方文化考察团”来赵城活动,驻道觉村内的日军向寺内提出要在5月2日庙会期间上藏有佛经的飞虹塔游览。力空法师得到这一消息后,怕《金藏》有失,一筹莫展间,猛然想到了在赵城坚持抗战的我抗日县政府,于是来到设在兴旺峪的赵城县抗日政府,并立即找到县长杨泽生,商讨对策。杨泽生听了力空法师的介绍,觉得事关重大,急忙向县委书记吴辰作了报告,并提出立即组织人员抢运佛经的建议。吴辰当即召开县委紧急会议,并同时向晋冀豫边区太岳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史健请示,史健慎重的考虑后,当即指示一定要在敌人登塔前将《金藏》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具体由赵城县组织实施。县委紧急会议接受地委指示后,经研究后,决定由县长杨泽生负责组织抢运工作。
当时在赵城县城驻有日军一个中队的兵力,西北18里的明姜镇有一个小队,西南30里的洪洞县城驻有一个中队,正南15里的苏堡镇也有一个小队的日军驻扎,同时沿同蒲铁路还有五六处日军碉堡,最近的一处据点离广胜寺只有2里的路程。在这一环境之中,要从广胜寺中将四千多卷《金藏》抢运出来,其难度不亚于虎口夺食。广胜寺三面临敌,只有面向太岳军区的方向有山路可通,但白天抢运是断然行不通的,只能在夜间组织实施抢运转移。(上)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