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要看到的那片风景和想要遇到的人,终将会与你相遇。在你成为自己的路上。”
该书为《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畅销5年增订本。新增2万余字,4篇文章,关于特殊时期成长的勇气,以及曾经的那些人。讲述了疫情下的成长故事,并将初版中故事主要人物在一篇文章中交代了结局。《不如就交给岁月》:
那些发生过的美好的故事,那么辉煌,那么耀眼。即使最后故事没有后续,也不要觉得遗憾。《深夜食堂倒闭录》“别垮,别被生活打垮。”这句话是他送给我的。我也送给每个读到这里的你。《普通人的勇气》
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我只想好好活着。《我们走了很远的路,才看到自己》
或许其实终点到底是哪里也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走了很远的路,最终找到的人,是我们自己。
20个触动人心的青春故事;21首青春配乐,与卢思浩共赴青春演唱会。
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中读到青春,看到自己。
【作者简介】
卢思浩,青年作家。已出版作品:《黎明前的那一夜》《时间的答案》《离开前请叫醒我》《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如雪如山
【内容简介】
生活中,“雪”与“山”,都是极其常见却又无法忽视之物。那如雪般细碎的日常和如山般刻骨的过往,几乎贯穿着每个女性的生命记忆。《如雪如山》正是一个个以女性视角讲述的关于女性生存故事的隐喻。
作者张天翼以敏感善察的心思和细腻锋利的笔触,通过七位女性主人公的人生断面,梳理出名为“lili”的女性成长史:她可能是春运火车上坐在你对面的恬静女学生立立,也可能是在医院中与你擦肩而过怀抱婴儿、正为产后抑郁症所苦的俪俪,还可能是住你家隔壁已经步入老年的失独母亲丽丽……她们的负累与挣扎,以一种透彻、浓烈的贯穿抵达了生存的真实。
所有女人身上都暗藏一块相同的拼图,她们隐秘的悲喜与爱憎,如此迥异,又彼此相通。在这本书中,我们或许能找到“该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面对在夜晚辗转难眠的自己,如何在未来到来时不至丧失勇气”的答案。
【作者简介】
张天翼,自由职业者,写小说的手艺人。喜欢郁金香、海岛、丈夫、游泳、芝士、恐怖片。膝下无猫。养了一棵桂花树。已出版散文集《粉墨》、小说集《性盲症患者的爱情》《扑火》等,曾获朱自清文学奖、“《钟山》之星”文学奖、燧石文学奖等奖项,有作品改编成电影上映。
爱的艺术
【内容简介】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