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梦 作者:未完待续 时间:2023-03-08 次数:35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袁龙民
  这位老大姐的话,对我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她最后对我预言式的忠告却无法理解,她说:“希望你生活上多检点。我不知道有多少姑娘会受到你的伤害。”
  新来的办公室主任姓常,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市委插队干部。这老头子思想传统的有些古板,对年轻人有着婆婆妈妈的关爱,最大的特点是好褒奖先进,鼓励后进,希望所有的同志都能共同前进。他给年轻人的忠告是:有利家国书多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好好先生。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说:“如果自己常说一些令人讨厌的话,做一些令人讨厌的事,反而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讨厌自己,实在太不明理了。”一个对自己苛刻的人,能得到大家的宽容是毫不奇怪的。二是来我公社没几年就死了,这是好人不长寿的证明。这个评论我却感到奇怪,但这些题外的话,说说也就罢了。
  办公室主任一换,我和絮影的住处也跟着变了,她搬到“国防部”对门的妇联会,我从“国防部”搬到办公室,和常主任住在一起。
  我们满山红公社的机关大院,是方圆一百平方公里,三十多个自然村,一万多人口的中心,它的神经触角,伸向这里的每个角落,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的指示和政策,都要经过这个院落,然后贯彻到全公社的每寸土地,每个人。它的每个细微振动,都会在周边地区引起激烈回响,全公社无论那个角落里的人,都紧盯着这里的风雨阴晴,然后决定自己的言行所向。正因为如此,这个院子里的人对自身建设抓得很紧,特别把思想革命化摆在头等地位;经过多次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更把对精神食粮的吸收做为主要方面。理论学习就成了必修课,每天一上班,全体在机关的人员都集中在会议室里,学习各种新发布的红头文件,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和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一些重要文章。这种学习长年坚持,风雨不误。也进行一些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联系实际,分析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小会开得多了,也开一些大型会议,除一年一度的三干会外,还有誓师动员会、批斗会、庆祝会什么的;好几百人,甚至近千人在露天开会,很不方便,就在机关隔壁的综合厂院里盖了一个大礼堂。每当召开大型会议,彩旗飘扬,标语满墙,锣鼓喧天,炮竹震耳,倒也热闹。为此,还配建了一个大型灶房,除平时机关人员吃饭外,也可服务于大会。因为象三干会、劳模会,不仅要吃饭,而且要吃好;杀猪宰羊,犒劳长年在一线艰苦奋斗的农村精英。建国几十年了,虽说一穷二白,集体经济还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壮大,不仅蒸馍大肉,搞一些锦旗、镜框之类的奖品。还可给参加会议的人发茶缸、笔记本、毛巾、背心之类的纪念品;如果是小范围的,纪念品也可搞得奢侈一些,发钢笔、秋衣、床单一类。秋衣、背心上都印有什么会议奖的大红字,把外罩一脱,露出这些大红字,自觉风光无限,别人也现羡慕之色。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外出参观,到先进单位学习,去红色纪念地受教育。只要有此类活动,公社机关的人也能适当地跟上转一转,我在这方面就得了不少便宜。或许是命运作怪吧,有一次到烈士陵园受教育,却给我引来大麻烦,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那是五月里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全国各地的青年,都用不同的形式来热烈庆祝自己的节日——“五四青年节”。我公社团委也组织团员和先进青年代表瞻仰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公社团委书记是插队知青,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跟我也合得来,可惜,秋天到来时,他却上大学走了。
  我们坐的是解放牌大卡车,远处青山浮画屏,路旁绿柳吟春风,麦苗织地毯,桃李竞芬芳。田野里一群群一排排的社员,都在辛勤地忙碌着。公路虽陈旧却很平坦,男女青年混在一起,随着车行摆来摆去,显得十分惬意,不管是否认识,嘻嘻哈哈,欢声笑语不断,你唱我和,歌声随风飘荡。呵,青春呵青春,在每个人的心里,有多少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呵!
  在烈士陵园,大家听了英雄事迹的介绍,观瞻了烈士的遗物,使我们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青年很受教育,纷纷表示,要继承烈士遗志,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未完待续)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