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仰头望务实创新低头行 ——记“天之锦铝艺遮阳生活馆”负责人王斌 作者:弓俊芳 时间:2023-02-27 次数:22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弓俊芳
  弄潮达人“风火轮”
  说起平衡车,人们往往会认为那是属于孩子们的玩具。街头之上,各式各样的平衡车已不是稀罕玩意儿,但在它刚出现的那几年里,却总能吸引不少眼球,也曾是街头潮流的风向标之一。王斌,是一位中年平衡车爱好者。今年47岁的他是个新潮的人,平时最爱发现和挑战新奇事物,在6年前就已成为平衡车的先驱用户,如今运用平衡车的技术更是炉火纯青。行走在清徐街头,无论上班出行还是买菜搬运,平衡车总能令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对于自己的爱车,王斌更愿意称呼它为“风火轮”。他说,自己刚学“风火轮”时也人仰马翻地摔倒过几次,练得多了,逐渐熟悉以后才很少摔跤。“风火轮”让他日常的出行效率提高了很多,哪怕是疫情期间,他也常常驾着“风火轮”参与防疫志愿活动,如今早已是不可分割的好伙伴了。与此同时,这位喜欢追新的“大小孩”,还会模仿网络最潮的“手势舞”自跳自演当主角拍抖音,记录和分享生活,开朗豁达的性格,赢得粉丝一片,点赞量高达1.9万。
  公益路上“小喇叭”
  提起那段与疫情斗争的日子,王斌感慨良多。没有亲自参与抗疫斗争的时候,他还不太能理解社区防疫工作者的辛苦,直到加入通湖路疫情防控4组亲身体会之后,才真切感觉到社区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的庞大。为了维持秩序,配合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王斌自创自录了朗朗上口的抗疫歌,通过小喇叭播放,既有效指挥了群众也提升了大家的信心。看到社区工作者早出晚归,他主动承担起每天接送医护人员的任务,想要帮大家缓解压力。印象深刻的是,在接送完医护人员后,其中有一个女孩子每次都要把他的车全部消杀一遍,等到防疫任务结束,他随身携带的皮包也被酒精腐蚀掉一层皮,共同见证着防疫的不易与辛酸。“医护人员年龄都不大,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她们的艰辛都看在眼里。”王斌觉得,作为孩子们的榜样,自己更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他深深地相信,英雄的样子就是学着父辈的样子冲上去了。
  此外,王斌还捐赠了不少物资,街坊邻里也通过他向社区捐赠物资,在抗疫过程中起到了沟通社区与居民的桥梁作用。
  起步即做“擎天柱”
  而在生活中,王斌也是一个爱好钻研,敢拼敢闯,有个性的人。当年王斌在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企业,因为工资待遇一般,工作也比较枯燥,果断放弃了醋厂的工作,选择自主创业。他首先建设了擎天柱广告塔,开始做广告文化宣传,一做就是8年。1999年时,有一天风刮的很大,全县城95%的广告牌被刮跑,连电信信号塔都被狂风刮倒,王斌的广告塔却安然无恙,这让他声名鹊起,也开始赚到了第一桶金。那时,他曾与某企业合作,从制作生产到安装出租,一年下来收入可观。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整治规范户外广告,他不得不在2002年放弃了这段事业,但这段事业给他带来的影响,却远不止于此。
  在这之后,王斌到达了人生路口的下一个转折点。由于他为人特别讲义气,所以人缘特别好,朋友多,路子也多。他的一位朋友在饭店做大师傅,教会了他做早餐豆腐脑油条的技术,于是他便开起了自己的早餐店。
  戴起围裙卖早餐
  满怀上一度的热爱,奔赴下一季的山海。
  “那时候临时搭建的地方没有暖气,还是冬冷夏热,冬天手上都是冻疮,每天起早贪黑,虽然劳累但也算安逸。”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时光,王斌说,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早餐店不光要坚持每天开门来赢得顾客的信任,更要开发有特色的核心产品,通过招牌产品来吸引、留住客户。王斌做的老豆腐就深受顾客喜欢,是店里的“爆款”产品,为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时光飞逝,转眼间早餐店已经开了二十年,如今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这与王斌认真、坚持的态度密不可分。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经营好早餐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起步即做“擎天柱”大生意的小老板,穿起围裙来就能端盘子洗碗炸麻叶。打理早餐店非常辛苦,但这份辛苦,王斌坚持了下来,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在早餐店之余的时间里,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奋进的活力,不愿安于现状,也终于发现了新的机遇——遮阳。
  智能遮阳一条龙
  他想,要做就做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东西。打小儿父亲教他的钳工、焊接等技能,与他上学学的机电自动化,加上他爱琢磨、爱钻研的个性,也帮助他越走越远:“如果我的文化水平再高点,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一次,他的父亲从广州带回来一包零件,经过父亲的提点和自己的思索,他竟然成功做出了一件遮阳成品,这一来便激发起他对遮阳产业的浓厚兴趣。经过市场调研、走访厂家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后,他选定与目前国内最大的遮阳生产商合作做业务。在清徐,他的“天之锦铝艺遮阳生活馆”是最早开始制作防风卷帘、阳光房、系统门窗的综合商店,从安装到后续的维护保养,实现了一条龙的服务覆盖,对产品、服务、客户都有自己的底气。他说,宁愿牺牲业务量,也不能牺牲品质质量和对品质的追求,要服务好身边人。凭借着过硬的口碑,王斌吸引了很多回头客,一步一步将事业打拼起来,脚踏实地的走过人生旅途,用能力撑起自己的自信。先不说爱钻研的品质多么难得,就说他雷厉风行的作风,也着实让人佩服。而这些特质的养成,与他的父亲也密不可分。
  一儿一女俩支书
  王斌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我县第一批领取了资格证的老工程师,不光精通电工、钳工,车钳铆焊锻等多种技能,更有着精致、专注的工匠精神。受到父亲的影响,王斌从小也爱琢磨爱操作,既学到了父亲的手艺,也传承了父亲身上的精神,并逐渐形成一种家风。这是两代人技术的积累,更是时间的积淀。而这种精神,也传承到其子女身上。王斌有一儿一女,在教育和培养子女方面,他非常用心。女儿在大学是党支部书记,儿子又是团支部书记,他笑着说,虽然自己不是党员,但培养了两个“书记”。此外,他做志愿者时也会带上孩子一起,他说,年轻人跑开快,要多出来实践。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和两个孩子都会献出爱心来帮助他们。
  一路走来,王斌在社会上的历练可谓深刻无比,他实践经验丰富,不但自己吃苦耐劳,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他说,一路勇往直前,然后顺其自然也就好了。但我们知道,顺其自然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在自己能力的最大范围内做到最好。在不同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是种安慰,对社会也是一种责任,茫茫人海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蕴含无穷的正能量。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