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 闹红火 作者: 时间:2023-02-13 次数:18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艳娟
  窗外,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屋里,柔和的灯光洒在闭目遐思的面庞。正月十六,清徐闹元宵的红火场景,在静谧安闲的夜里像一股股清泉在脑海里流淌。
  锣鼓声声,时而紧如雷暴,时而慢如细雨,时而雄如狮吼,时而绵如流水,听着铿锵的鼓声,人们三步并作两步跑,紧追慢赶地奔赴表演场地,扶老携幼,情侣牵手,欢呼雀跃的人们如涓涓细流顺着通向清徐人民广场的各条大街小巷汇聚而去,唯恐落下一个节目,神色紧,步子急,气喘吁吁,甩臂走在榆古路、紫林路、文源路……游人如同从山坡上倒下来的黄豆,瞬间向大街疾速流去。
  我们顺着大街从北向南一路挤着摩肩接踵的人群走去,探着脑袋,踮着脚尖,欣赏着清徐民俗盛宴。
  各乡镇的彩车,精心的装点,用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结合,呈现着地域特色与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努力过的点点滴滴,收获过的喜悦与欢欣,都彰显得一览无余,奋斗的激情在彩车缓慢的行驶中与行人碰了个满怀,怎能不激起每个人新年里再出发的欲望,提振信心,乘着党的二十大之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干他个翻天覆地,干他个丰收在望!
  背铁棍俗称空中芭蕾,是小孩子们的向往。能站在最高处观望世界,享受空中舞动的快感与人间唯我独尊的优越。但定脸,打粉,描眉,画眼,涂唇,戴头饰,裹身子,穿彩服,一系列的操作都必须讲究,否则出不来美丽可爱的小精灵形象。长长的舞袖在大人的舞步中,一扬一扬,可爱的笑脸随着上下一体的舞动流出一股一股的喜悦,如小天仙,挥动衣袖激起人间欢乐的浪花。一支背棍走来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一群背棍铁棍悠悠扬扬地随着统一的旋律走来,磅礴气势,让人们的欢呼声不约而同从心底发出,啧啧称赞溢于言表。
  我仰望,定睛,沉默不语,流连在这成群的背铁棍优美的旋律里,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起自己在邻家叔叔肩头走街串巷甩着衣袖拜背棍。站在肩头观望,人山人海,寻找着姑姑的身影,听着她的叮嘱,“前面有电线,低头”“别瞌睡了,要拜了!”儿时的美好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尽情地流淌。
  安塞腰鼓,红色女队,白色男队,相间而行,色彩鲜亮,男子白色羊角头饰,白衣裤红腰带,女队一袭红装喜庆艳丽,鼓点激烈,舞姿有力,队伍精干利落,高潮跌宕,似乎能将那股贫瘠土地上涌动的热浪,奋斗的激情,永不言弃的精神头从鼓点中源源不断地流淌,流向人间最需要力量的地方。声声鼓点,声声情,无不传达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人越聚越多,挤满了整条街,探过人头攒动的人群,努力想把美好瞬间拍摄下来。
  抬花轿,扭大头,二鬼摔跤,我拨拉着手机镜头,唯恐落下一幕,一位大头娃娃表演者看我如此投入,专门在我镜头前摆个姿势与我互动,陌生的面孔,熟悉的笑容,没有语言交流,却心有灵犀,闹红火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表演者用肢体语言、用声音、用表情与观众对话,在艺术表达的同时,唤醒观众的激情与欲望,与之产生共鸣,共同奔向人类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梦想。
  表演节目众多,令人应接不暇,往南跑追着舞扇子队伍,又不甘心落下军乐队表演,掉头又往北跑,顾了看这个,又怕误了那个,这就是闹红火的样子,你要问我看了哪个单位的什么节目?估计我也不能准确表述几个,但那股子叹为观止之情、恋恋不舍之意却是真实的,那庞大的人流、旺盛的人气带给我的真切体验是真实的。
  晚上放烟花,是闹红火的高潮。
  白天人多,可以挤着走,晚上人多,只是挤却走不动,前后左右都是人,人与人没有间隙,你可以感觉到前面人的呼吸,大概是因为清徐焰火节享誉盛名,一传十,十传百,网络又推波助澜,五湖四海的朋友,在正月十六夜晚,奔赴葡乡,围立东湖,一睹焰花之美。红牡丹,黄牡丹,黄菊花,有神州特色的中国红,有新加坡意大利特色清紫与淡雅,一波波爆竹声激起一波波欢呼声……清徐夜空,在正月十六夜晚最亮,焰花声色变成欢乐的海洋,推动着人潮涌动,催生着人们梦想之花开放。
  夜已深,红火落幕,雪已大,丰收在望。祝愿我的家乡清徐的明天更美好!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