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指出,凝聚共识不是无区别的强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启发引领;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说教,而是互动式的协商讨论;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内心的深刻认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见影,而是长期性的润物无声,在此,就凝聚共识履职实践提质增效——
建议:
一、扎实践行初心使命,坚持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凝聚共识工作机制,探索“党建活动+平台协商”新模式,将政治学习、调查研究、建言协商与党建引领有机结合,构建“党员委员+基层党员”“政协委员+社区群众”的党建联动、履职互动新格局。
二、努力创新平台载体,拓宽共识渠道。创新政协履职“互联网+”模式,搭建网络协商和线上凝聚共识平台,建立起党委、政府、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常态化、便捷化的互动沟通机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通过政协的有效工作,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
三、充分发挥机构优势,突出精准协商。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在精准深实的主题协商中实现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重点围绕我县“五五”战略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准协商,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加强沟通交流、提出意见建议,把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共识凝聚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推动我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