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舜帝陵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北15公里的鸣条岗西端,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建造的。孟子《离娄下》中曾经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景区规模相当大,占地1778亩,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全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
舜帝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舜被孔子称为“大孝”、“纯孝”。在他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便又娶了一位,后娘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父亲和后娘十分疼爱象,却对舜极为不好。他经常受后娘虐待与父亲的棒打,几次欲置他于死地。但舜却非常孝敬父亲和后娘,关心弟弟象。舜成年后,被父母赶出家门,曾在历山耕田,在协泽捕鱼,在河滨制陶器。舜不仅自己孝敬父母,关心兄弟,乐于助人,而且言传身教,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因他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舜在61岁那年登上帝位,国号有虞氏,建都蒲坂。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舜帝广场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广场的前方摆放着两尊青石大象,取意当年舜耕历山时是大象帮他耕地,同时大象也是世界舜帝后裔宗亲联谊会的会标,象征着万象更新,如意吉祥。广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花坛,花坛中央是太极八卦音乐喷泉。花坛周围有12幅虞舜盛世浮雕图,记载着舜帝的生平功绩。广场的四周耸立着10米高的12根青石龙柱,它们代表舜曾把天下分为12个州,寓意着天下归舜,祥和统一。这12根龙柱是盐湖区12位热爱家乡、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捐资竖立的,他们的善行义举也将同舜帝陵庙万古流芳。正前方有道鲜艳夺目的彩虹门,相传舜帝的母亲握登,外出遇见彩虹感应而怀孕生下舜帝。所以传说舜帝就是彩虹的化身,因此在舜帝陵景区大门的上方特设一道七彩长虹。
进了彩虹门,就是舜帝公园,中间为宽阔平坦的神道,长约1000米。神道两旁是景区,由百花园、植物园、历山、条谷苍野、雷泽湖、妫汭河以及游乐场、猴山等组成。景区内松柏苍翠、百花争艳、波光粼粼、鸟语花香。景观水系贯穿南北,皋、夔、稷、契4座拱桥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无不彰显北方园林建造者的智慧。沿神道前行,我们来到陵庙的山门,这是拜谒舜帝陵庙的第一道大门,一座两层建筑,是在原址上重新恢复的仿清建筑。山门匾额上的“舜帝陵庙”4个大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山门对联“此是鸣条岗,春露秋霜怀复旦;谩言苍梧驾,尧天舜日睹重华。”
舜帝陵庙坐北向南,占地400亩,是景区的主要建筑。分为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外城,也叫神道入口,为半圆形的“古柏广场”,是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地方。这里有两组千年古柏,相传是大禹亲手为舜帝所植,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并且它们均为“活柏抱死柏”。当地的老百姓看到它们这样相互依偎着,就像一对夫妻对爱情忠贞不渝,于是便给它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夫妻柏”。明代的《安邑县志》称它们为“连理柏”。东边一株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相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休憩,故这棵树又称为龙柏。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树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00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民间称为“五子登科”。
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后毁于元末战火中。明正德初(1506年),乡人重建。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大地震中又遭毁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安邑县令吴愈再次重建。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的大地震中又成瓦砾,仅存正殿。次年,在乡人王步洲等人的倡导下,重建舜庙。明朝诗人相宗皋曾写到:“鸣条蜿蜒界平川,舜帝神祠不计年;数庙宫连楸树碧,一围冢接暮云连。”从这首古诗中可以领略到当年舜帝陵的规模和气势。
行百余步,进入陵庙大门。在中轴线上座落着甬道、月台、献殿、享厅以及舜帝陵冢。东西对称的古建筑为关公祠和敤首祠。月台建在1.12米的台基之上,月台栏板两边雕刻了一百幅中国古代孝子的故事,称为《百孝图》。月台是每年祭祀舜帝的活动场所。月台中央放置的铜香炉长4.2米,象征着4200多年来,中华儿女永远怀念舜帝。高112厘米,象征舜帝高寿112岁。月台之后的建筑是献殿,建于元代。穿过献殿便是享厅,享厅为清代建筑。穿过享厅,便见到砖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围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书写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1块。陵冢上槐柏交翠,郁郁葱葱。
绕陵北行约30米,即是皇城。皇城,又名离乐城。进拱形城门,内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以廊房及钟、鼓二楼,构造布局严谨,左右对称。主建筑正殿,建造于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面阔五间,进深五椽。殿内泥塑的舜帝坐像,头戴冕旒,身着衮服,神态庄严,栩栩如生。正殿之后,原建寝宫三楹,内塑娥皇、女英像,已毁于战火。陵庙东南,旧时曾建大云寺,为守陵僧侣居住,亦称“守陵寺”,于解放初拆毁。以陵在前,庙在后的建造布局,在历代皇家陵园中,十分罕见。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在景区,我们还参观了盐湖区博物馆、虞舜文化展览馆,对河东文化历史渊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处不愧是百姓拜谒先祖,传承文明的圣神佳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