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的“顽玩队”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22-11-04 次数:137 语音阅读:
1952年,我和我的同班同学们,愉快地生活在太原市国民师范学校里。每逢课余活动时间,宽阔的大操场上,活跃着一个称作“玩队”的篮球队。这个“玩队”,总是将一个个球队打下“擂台”。我和同班的郜宏智、潘立业等同学,每天都要围在篮球场边,观看这一场场的激烈比赛,在羡慕的同时心里却总有满满的不服气。于是,我们便组建起一个篮球队,自命名为“顽玩队”。我们的口号是:顽强锻炼球场见,要与“玩队”比高低。
天色蒙蒙亮,距离起床时间还有四、五十分钟,我们不约而同地向大操场跑去。宽阔的操场上,便传来了“沙!沙!沙!”的声音。节奏分明,步履铿锵,心里揣着篮球梦,脚下奏出胜利的旋律,胸前白色的背心上,显赫地张扬着“顽玩”两个红色的大字。海蓝色的运动短裤,白色的回力球鞋,展示着我们顽强拼搏的决心。“打一场篮球,必须在球场上,不停地奔跑四十分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耐力,是不会成功的。”体育老师的话,牢牢地铭记在我们的心里,也鼓舞着我们跑步的决心。我们一个个履行着四步一呼,四步一吸的诀窍,长跑过程中调整呼吸的重要意义,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要领。时间在理想中度过,汗水在憧憬中流淌,直到起床铃声响起,我们赶快向早操集合地跑去,参加全校同学每天的跑操。每逢星期天的早晨,我们仍然早早起床跑步,我们从学校驻地大北门街跑到大南门,折向西跑到汾河桥,然后转身向南跑去。北风怒号飞尘滚滚,身边的柳树一棵棵从身边闪过,枝头的小鸟为我们鸣叫,我们心里只想着前进,前进!一开始我们只能跑到董武村,之后逐渐延长,终于跑到了晋祠。这二十公里的路程,检验着我们的耐力,也展示着我们顽强拼搏的精神。
一周的两节体育课,是我们学习篮球技艺的宝贵课堂。体育老师何玉良是山西省队的球员,篮球教学经验丰富。他在操场的地面上,有时划出间距仅有四十公分的格子,让我们双脚奔跑在方格里;有时在操场上间距一米立上竹杆,让我们在其间左右穿行,或快速奔跑;有时飞奔练速度,跑跳练摸高;有时练跨栏,有时跳木马。终于有一天,开启了手持篮球练习投篮。我们立定原地,一只手掌向上,手臂弯曲,将篮球托举。当手臂伸直时,手腕用力翻转向前,圆滚滚的篮球便向篮筐飞去。当我们双手将篮球举在胸前,双臂向前伸去时,双手掌心向外翻转,篮球便向目标飞去。原地练习之后,我们又练习各种行进间的运球与“三步跨栏”。当行进间接到一只篮球时,向前跳动第三步将球投出。当跳动的“三步跨栏”熟练之后,我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理解与技巧,练习出各种姿势与功效的投篮动作来。郜宏智同学身强体壮灵活多变,投篮神出鬼没令人惊叹;李诚总是站在边线与端线交叉点上,双手投篮百发百准,总是为我们“顽玩队”投篮得分;潘立叶身高马大,当他将篮球双肘向外举在胸前,呈马步跃起时,犹如一架势不可挡的坦克直冲篮下,无法阻挡。我们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在学校的球场上展示着我们了球技。星期天,去市内的“杏花岭体育场”练球,有时去兄弟学校进行与兄弟班级的“挑战赛”。我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篮球的活动与比赛,当我们升级到二年级时,与久久羡慕的“玩队”进行了一场久久期待的篮球赛,我们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胜利,实现了我们的夙愿。
时间过去许多年之后,我们“顽玩队”的同学们,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培养了无数的球员,为发展篮球运动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现在,每当回首那段美丽的青涩年华,心中充满无限力量!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