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起,送来了凉意,带来了丰收,也唤起了回忆。
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庄,从小看到的便是四季分明,春种秋收的景象。春季耕种的情形记得并不清晰,可秋日里忙碌收获的景象却挥之不去,大体是因为秋收是把粮食和果实都带回来,堆满院子里的角角落落的缘故吧!我们小的时候,没有空调之类的制冷设备,三伏天的炎热让人们不堪其难,总能听见大人们说,快立秋了,立秋就凉快了。秋就成了凉爽的使者。真正立秋了,便再不能穿着短衣短裤到处乱跑了,尤其是早晚,妈妈总是追着我们喊“秋天了,快穿上。”现在想来,那便是浓浓的关爱啊!
真正的秋收要在中秋左右,我家属于业余种地的,家里没有主要劳动力,父亲要去学校工作,我们几个毛孩子还小,光靠母亲是不能完成秋收这件大事的。于是乎,星期天,全家总动员,掰玉米,割高粱,割谷子,起红薯,起花生,摘豆荚等等。很奇怪我们什么都种,是的,我们村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村庄,要吃什么就得种上。家里常吃的也是什么都有,各自安放在不同的容器里,所以我们从小就要记住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也是训练记忆力的一个不错的办法吧。先收的自然是粮食和果实,随后抽时间还要把副产品收回来,比如说玉米杆高粱杆,养牲畜的用来喂马牛羊,我家没有。只是折下最结实好看的高粱杆前端做两个放饺子馒头又能当锅盖用的篦子。或者也收集一些完整的脱粒后的高粱穗子用于做扫把了,也会砍一些粗壮的向日葵杆子来搭放玉米的笼子。至于那些辣椒串起来挂窗角,玉米剥了外皮装笼子都不算是活了,只是饭后睡前捎捎手了。
除了收,秋分过后就开始种冬小麦了,那是我小时候知道的唯一不在春天种的粮食,家家户户都会忙着收粮食,腾地块耕地,然后尽快播种。毕竟,老人们说,迟一天一亩地就多费一斤麦种,出芽就不好了。其间有一件事是我最发愁的,踩地。刚刚耕完的地里不能直接播种,必须踩实了才能下种。这项任务我们小孩子是要参与的,耕地机往往一晚上不休息地犁地,早上起来,带个月饼就出发了。中秋过后的早晨,天已经很冷了,土壤带着新翻起来的湿气,也很冷。一步不落,一片不留,一亩多的地踩完脚都没知觉了,太阳这时也就暖和了,一边走回家,一边恢复僵直的手脚。为何要那么早,因为播种机上午要开始播种,谁家地不便宜,就隔过去了。或许就是那种寒冷和匆忙让我立志好好学习的吧。
秋收季也不是只有忙,秋日里的落叶就很好玩。在玩具不丰盈的年代了,孩童们总有无穷的想象力寻找乐趣。秋分摇落的树叶,乡间遍地都是,上学路上回家途中,三五孩童相伴,捡几片叶子,叶柄要足够粗壮结实,两两一勾,谁的断了就输了。于是到处找寻自认为天下无敌的叶子,有着柔韧不会断的叶柄,便是我们秋日里最简单的快乐。有时也会拿扫帚去扫干净的树叶,攒下来喂羊吃,我家没羊,当年还很遗憾,少了这么一件开心事。
如今,看着新闻里祖国各地大丰收的繁忙景象,总是忍不住会回忆起童年乃至少年的秋收,那是我们那一代人亲力亲为过的记忆,也真的感受到的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
又是一年秋风起,又是一季秋叶落,叶飞舞,思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