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两件实事惠及全县群众 作者: 时间:2012-11-18 次数:13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人民需求是方向,人民满意是标准”。“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这是县教育局在“办实事、解难事”活动中对全系统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尺。教育局领导干部扎扎实实下基层,将走访调研中征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真归纳汇总,确定“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义务照顾下学后家长不能按时接走的小学生”为全县教育系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两件具体实事,最大程度地惠及全县老百姓。
  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300余人入学问题
  暑期以来,该局本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开展中小学生入学分配工作,确保每一名适龄学生按时入学,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特别是进城镇务工随迁子女,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本地学生一视同仁。一是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派专人接受群众咨询、登记;二是简化办事程序,具备“四证”的外来人口子女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报名。三是按照“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采用“四统一”的办法直接划拨到县直和城镇学校均衡编班入学就读。在安排了本县中小学生入学就读的同时,接受进城镇务工随迁子女、外来流动人口子女300余人。
  义务照顾下学后家长不能按时接走的小学生
  针对各部门、机关干部反映强烈的“小学生下学时间与机关人员下班时间差距大,接孩子有困难”的需求,在全系统扎扎实实地实施了“学雷锋,志愿者在行动”便民工程。实验小学、职工子弟小学、职工子弟二校积极响应,在严格执行山西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规定的前提下,动员全体教师组建起“雷锋号”志愿者小分队:每天早上7:20和晚上放学后,志愿者小分队的老师们准时到达家长接送制定点,接引和护送数千名小学生有序入校、离校;下午下学后轮流值班看护因学生家长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接走的学生们,惠及1000多个家庭。
  教育系统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此项活动力求办成群众满意的工程。上闫村村民王佩民由于妻子长期患病导致生活极其困难,以致于无钱供女儿上大学,时桂萍局长得知消息后马上召集相关人员商讨解决方案。今年国家对部分应届贫困大学生家庭提供交通费和短期生活补助一次性500元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时限性,但王佩民手机出现问题一时无法和其取得联系,当相关人员想尽办法终于与其取得联系时申报工作已经结束,教育局派专人到省里进行了情况说明终于得以补报。另外县生源地贷款中心还为其提供每学年最高6000元的无息贷款。
  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不仅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有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为了最大限度地惠及清徐人民,今年扩大了保送生和定向生指标,保送生从2011年的220人增加到400人,定向生由2011年的60名增加到176名,且定向生在统招线下降低50分择优录取,既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又降低了家庭开支成本,惠及296人;徐沟中学降低录取分数线,惠及300余人;应家长要求设立初三义务辅导点,全县16所初中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在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全县抽调优秀老师121名,设立16个辅导点,利用周六义务为初三学生补差,惠及全县学生841名;清徐中学于2012年9月前三栋二层宿舍楼竣工,解决学生住宿问题;东湖幼儿园周六开放园内场地和大型活动玩具,供周边幼儿活动;职工幼儿园为幼儿加厚床垫,加强孩子们冬天的保暖工作,教育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办实事、解难事”做为一项长效机制始终贯穿在日常工作中,用真诚体恤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真情化解百姓难题,用行动诠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承诺。本通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