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 促提升 西范庄: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腰杆才硬 作者:本通 时间:2022-09-30 次数:19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清源镇西范庄村共有710户1917人,其中常住人口1870人。全村辖区面积32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00亩,是高粱的主要种植基地。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4万元。今年以来,西范庄村党总支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依托“强农裕民种养专业合作社”项目,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
  党心聚民心拓展党建引领新实践
  曾经的西范庄村由村民自主发展种植业,因单产收入低,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大量土地“撂荒”。2018年,村党总支积极整合土地资源,牵头成立西范庄强农裕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今年,抓党建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村党总支继续加强党建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完善组织设置,优化人员配置,按照“一个良好的产业依托、一个灵活的运行机制、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一个团结能干的团队、一个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的理念,完善社员(代表)大会运作,明确大会职权及大会召开、表决、召集制度,完善理事会、监事会设置。合作社组织架构完善,人员分工合理,充分形成了党总支领导下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
  小田变大田打造农业托管新模式
  合作社现有社员382户,种植高粱2088.4亩,采用“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方式,通过集中连片托管农户土地,实现“小田变大田”,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四个统一”合作社模式运营。
  统一经营,融资投资并举。合作社申请省级、县级财政投入115万元,村集体现金投入60万元,将碎片化土地统一规划经营,统一购置收割机、播种机、深松旋耕机、无人机、烘干机等现代农业机械,新建500平方米存储库房、6亩烘干厂,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统一管理,规范组织制度。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合作社严格按照“一事一议”机制、“四议两公开”机制和法律规定程序组建。明确发展目标、服务项目、入社条件、入社流程,先后出台《机械管护办法》《粮食库存管理办法》《示范户评定办法》等制度文件,确保合作社规范运行。
  统一种植,借力省校合作。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开展合作,选育出抗旱、抗倒性好、对丝黑穗病免疫品种。聘请农业专家每年深入合作社实地指导工作,讲解如何提高种植效益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为夺取高粱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统一销售,实现社企共赢。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延长高粱种植产业链,为汾酒集团、紫林醋业、水塔醋业等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形成了企业、合作社、高粱种植户紧密联合的统一销售模式。
  目前,合作社平均亩产达1100余斤,收益1600余元,纯利润1000余元。“四统一”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单打独斗”的种田方式,形成了制度规范、功能齐备、资源丰富、资产雄厚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高度联结,形成共赢共生共促的良性循环。
  收益加奖励激发干部群众新干劲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腰杆才硬。今年,西范庄高粱规模化种植产量预计达229.724万斤,合作社收入预计达260万元。合作社合理规划收入分配机制,划分村级奖励资金、村集体收益、农户个人收益三个部分。合作社社员可以获得70%收益,“分出奖励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集体留下的20%用于扩大再生产,剩余10%用于奖励合作社优秀的管理者、经营者和优质种粮大户,让每位村民既是农业生产托管的参与者、执行者,又是领导者、推动者,村党组织真正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堡垒。
  下一步,西范庄强农裕民专业合作社将辐射带动东范庄、吴村、郝闫、张闫、上闫形成万亩高粱示范区,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争当农业生产托管的“排头兵”。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