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于镇位于清徐县城西南隅,背靠吕梁山脉,面临晋中平原,北望古交,西接交城,享有“文化名乡、工业重镇、能源基地、枢纽通道、蔬菜篮子”的美誉。今年以来,东于镇以扎实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把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同安排、共部署,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着力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黄治国说,东于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一是聚焦关键人,打造“动力源”。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落实党建工作的基础,以上率下带领村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责任,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包联制度,逐步构建“党委书记抓班子,班子成员抓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抓农村党员”的体系。同时紧抓调度测评这个关键“指挥棒”,不定期召开调度测评会,进行实地观摩、听取汇报、综合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先进村评比挂钩,强化党建工作实绩结果运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二是用好关键招,营造“新气象”。针对“两委”主干实行星级化管理、党员进行积分分类管理,农户进行星级文明户评选,通过给书记赋星、党员张贴“红黑榜”、星级文明户挂牌,在全镇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并在东高白、中高白、马家坡村开设“积分超市”,“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点燃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热情。三是紧盯关键事,唱好“重头戏”。全面优化调整各村网格设置,全镇共划分44个网格,104个微网格,其中包括7个企业专属网格,发挥全科网格全覆盖的作用。以“清化收”为抓手,着力破解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全镇349份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中,141份问题合同全部完成清理;着力化解债权债务,全镇债权总额2243.61万元,化解债权总额170.93万元,化解率为7.62%;债务总额12257.37万元,化解债务总额3670.9万元,化解率为29.95%;着力解决经营性增收乏力问题,突出各村“三资”特点,通过规范合同清理、盘活三资、以工补农等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黄治国说,东于镇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十个一”活动的通知》,以此为抓手,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以自治为纽带,激发乡村治理活力。通过开展一次集中走访行动、召开一次乡村振兴座谈会、整理一套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党员包联一条街巷等系列组合拳,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在集中走访活动中,全镇96名两委干部共计走访低保户群体294户391人,走访覆盖率为100%,同时依托《民情日记》,走好“下、察、解、暖”四步棋,不断提升村干部的调研能力、政治洞察力、抓落实能力以及组织动员力。二是以法治为引领,强化干部法治意识。依托镇党校组织专题培训,为村(社区)“两委”干部上了一堂法制、廉政教育课,增强村干部党性修养、法制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强化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以德治为载体,培育良好时代新风。通过选树一名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兑换一次奖品、组织开展一批志愿者服务、成立一个爱心慈善组织等活动,把以德树人、以德治村贯穿于乡村治理中,厚植文明乡风。
黄治国说,今年以来,东于镇通过深入实施“百企兴百村”,把“村企共建”的重锤敲在乡村振兴的鼓点上,进一步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一是因地制宜,精准结对共建。深挖村(社区)土地、人力、产业等资源,引导发挥民营企业特长,以产业对接、共赢发展为目的,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13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全覆盖。二是结对帮扶,紧密共建模式。东于镇坚持把党建引领“村企共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走出一条党建搭台、村企抱团、群众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亚鑫集团支持东高白建设育苗基地,为周边群众提供高产优质幼苗;依托三强电价优势,中高白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西高白、西梁、中梁三村组建村级运输队,为美锦钢厂、煤矿提供运输服务,预计均可增收30万元左右。
下一步,东于镇将持续深化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紧扣五大治县方略,瞄准“五年进百强”战略目标,聚焦“1234”发展思路,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堡垒战及乡村振兴示范战任务要求,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以一域之为、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