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以来,红城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的瓶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村容村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蓄”能,逐步走上了“强”组织、“兴”产业、“活”经济、“富”群众的乡村振兴路子,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聚力组织强乡村 筑牢党建引领“堡垒”
凝聚党群“同心力”。红城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施完善,结合村民需求,优化功能室设置,总面积270平方米,设有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民兵之家等,“三个一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对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其中可直接办理服务12项、帮办代办事项32项,充分发挥了学习、活动、培训、服务四大功能,使党员群众议事有了好去处,党建工作有了好阵地,党群活动有了好场地,真正发挥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
架起党群“同心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通过下派乡年轻干部、吸引外出优秀人才回村任职,“两委”成员学历和年龄结构“一升一降”,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党支部战斗力大幅提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红城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采取“党建引领+网格防疫”模式织密网格。为村民上门做核酸、免费发放蔬菜,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代耕代种,以实际行动保证了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聚力产业兴乡村 筑牢经济发展“堡垒”
把舵领航,激活发展“引擎”。县领导高度重视红城村的发展,下沉一线,多次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与乡村两级干部就红城村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确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产业振兴和村容村貌改善为突破口,着力在抓班子、带队伍;抓产业、带致富;抓制度、带提升方面下功夫,把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党建引领作用贯穿始终。王答乡先后组织红城村“两委”干部赴清源镇西范庄村、徐沟镇西怀远村、孟封镇杨房村、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参观学习设施农业温室天桥大棚建设和蔬菜种植技术,就土地流转、大棚建造、配套设施、种植技术、销售前景等方面与村民菜农深入交谈,确定了在红城村发展集中连片设施农业的方向。
招“凤”引“蝶”,推动“一村一品”。红城村借鉴兄弟村庄发展经验,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的发展模式,与山西华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流转土地1600亩,申请千亩设施蔬菜瓜果产业园项目,计划建设全钢架连栋大棚约135栋,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滴管系统及数据智能化管理系统等。项目建成后,年产1000万斤蔬菜瓜果,辐射带动350人家门口就业,产值预计达5000万元。
盘活资源,增强内生动力。在红城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统一思想,深化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扎实开展“清化收”工作,澄清各地类合同、数量及亩数,按照市场价格,规范村内南砖窑出租合同和电信塔服务承包费;成立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保障小区居民安全、公共区域卫生保洁;修建了停车场,方便大车司机停车有序。通过一系列“增收套餐”使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
聚力生态靓乡村 筑牢生态宜居“堡垒”
破题开局,旧貌焕新颜。“三个一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尤其是抓党建促基层能力治理提升工作以来,红城村“两委”干部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县直部门帮扶项目,齐心协力在示范村打造过程中,充分发动村民参与,因地制宜地修复村庄肌理,改善村容村貌。更换全村自来水管网,共计铺设管道7200余米,惠及农户470户;翻修进村主干道及井字形路网体系;曾经的臭水塘如今的缓洪池;村委会为核心的小游园,将阵地建设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把生态宜居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乡村特色优势。
64岁的村民乔福云激动的说:太感谢党和政府了,以先春天是难泥泥(冰融化了或者下雨了都是泥),hang(夏)天是上甘岭,一点薯(水)也吃不上,收秋时好快(好像)土个堆堆出来的一样(比较干燥,收秋时人们开三轮车,路上都是土),冬天是溜冰场。看刚这半天,道儿修好了,薯(水)也哈(喝)hang干记的(干净)了,俺哨子(儿子)也吃上(娶)媳妇了,hang(夏)天也有了小公园爽(玩)了。
同心合力,携手绘家园。为推动党建引领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红城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树立村标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加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党支部积极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对街头巷角的堆积物、废旧杂物、柴草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同时,村干部、网格员入户向村民发防疫宣传单,提高村民对疫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引导村民积极做好房前屋后清扫,自觉做好家庭消杀,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聚力文化育乡村 筑牢乡风文明“堡垒”
移风易俗,蔚然成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之“魂”。近年来,红城村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以“多面手”整治脏乱差,将洁净美融入清廉村居建设,调动村民参与文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巧妙将宜居之美与清廉之风有机结合,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清正廉洁文化阵地,深入挖掘村史、风土人情、村规民约中的清廉元素,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级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村级代办服务制度等机制。充分利用“三会一课”、村务监督月例会等开展廉政学习,不断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廉洁建设,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廉动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党建引领,统一战线。红城村天主教堂,始建于1870年,经政府批准后1998年翻修完成,2019年对圣殿进行重新彩绘,建筑充分融入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红城村积极推进“四进”宗教场所,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和宗教活动场所积极作用,多途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做实基层阵地。党员干部深入宗教活动场所向信教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推动宗教中国化的着力点,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将教义教规中崇德向善等理念与传统的美德文化紧密结合。
曾经软弱涣散的红城村,如今组织强、人心齐、面貌新。“我们将做强特色产业,提升村容村貌,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和重托,成为带领村民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抱着刚采摘的麒麟西瓜,村主任赵建红信心满满。
红城村:党建引领开“良方”筑牢振兴“桥头堡”
作者:刘春桃 时间:2022-08-31 次数:296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