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童年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村几乎每天晚上都放电影,我们管这叫演电影。那时候周边几个村子,我们村算相对富足的一个,村里买了放映机,特地安排了一个放映员,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县城电影院带回来片子,在村里放映。村里的大队门前有一个空阔的场地,是一个较缓的斜坡,人们搬个凳子既可以坐住,而且一排排从低到高谁也堵不住谁的视线,真是一个天然的露天电影院。我家在大队附近住,即使不看电影也睡不着,电影的声音听的真真的。
每天晚上,大伙早早地来到大队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边聊天边等电影放映。我们这些孩子就在场子里跑来跑去,去看倒片子(片子拿回来全是别家放过的,得倒回去才能放映),这也是放映前的一个序幕吧。那时放映员也算牛的了,人家说几点放就几点放。不过也特麻烦,平时碰到村里的每一个人,全会问他,今天演什么电影了?
记的有个电影名叫《明天告诉你》,别人问他今天演什么电影啊,他说《明天告诉你》,人们不高兴了,晚上我就知道了还用你明天告诉啊?问的烦了,就在大队门口挂个黑板,上面写着晚上要放映的电影名。可谁有时间老去大队门口看那个黑板了,见面了依旧要问晚上演什么电影。没办法了,每次一带回片子来,就在大队的喇叭上广播了:西梁泉村的全体社员们注意了,今天晚上演的电影是《喜盈门》。连播五六次,终于耳根可以清静点了。
电影放开后,大伙就安静点了,开始只有一部机子,一部电影四卷,就是完了一个就得等几分钟,让放映员把另一卷装上再开始放映,这时间大伙上个厕所啊,站起来伸个懒腰啊,淘气的孩子用手编成各种动物形状,老鹰啊,兔子啊,大灰狼啊……在镜头前晃动。直到再次开播。那时也有了小商小贩在场子里卖点葵花、花生的,那时能买一毛钱的葵花,边看电影边吃就是奢侈的事了。后来村里又添置了一台放映机,这样就没有休息时间了,这个完了那个放,一口气就全看完了。
不知什么原因,那时我们村里每年冬天就有解放军来我们村住,谁家有闲置的房子,就腾出一间来给他们住。那些兵也真勤快,住到谁家每天早早地起来帮房东扫院子、挑水,下雪了一起扫雪。那时我也就七八岁吧,去有住兵的小朋友家玩,就喜欢到人家屋里玩,看被子叠的四四方方的,还教我们叠衣服,有时给我们两块饼干吃,我就特羡慕,我家咋就没空房让解放军叔叔住了。住兵的时候再放电影,中间的场地总是留给解放军,大伙们自觉地坐在两边,不一会儿解放军叔叔就排着整齐的队伍过来了,每人手里拿一个蒲团,放地上坐在上面,电影没开之前,一班的就喊,二班的来一个,二班的就开始唱歌,唱完了喊一班的来一个,一班的就开始唱,什么“我是一个兵”、“日落西山红霞飞”……全是那时候学会的,我们也跟着唱,唱到电影开。那是我们露天电影院的另一道风景。
因为我们村除了农忙时节休息几天不放电影,其他时间就是每天放,送了昨天放过的,再拿回今天要放的,没有新片子,就把看过的放了一次又一次,人们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烂熟于心。战争片:《地道战》、《地雷战》、《侦察兵》……喜剧片《喜盈门》、《甜蜜的事业》……戏曲片《五女拜寿》、《七品芝麻官》、《徐九斤升官记》……不知看过多少遍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看电影《画皮》了。没看前就听说特怕,看了的不敢上学啊,晚上不敢出门的,那是最早的一个鬼片,曾经哄动一时。现在鬼片拍的多了,比那个吓人的更多,再看《画皮》,没一点害怕的感觉了。有时上午带回片子来了,晚上下雨了,花钱带回来的片子总不能不放吧,放映机上面就遮块塑料,照旧放映。这就考验大伙的意志了,披着雨衣、打着雨伞的依旧有人看。到了冬天下了大雪,大伙把雪扫出一块空地来,男孩子把家里用烂的脸盆、小铁桶下面放柴,上面放上碳,把火生的旺旺的,一边烤火一边看电影。
那时我和二姐电影名都能玩出花样来,玩的最多的就是比说电影名。一人说一个,看谁到最后说不出来了,我们一口气能说一百多部电影的名字。要不就是给电影名分门别类,一个字的:如《桥》;两个字的《红日》;三个字的《地道战》;四个字的……直到七个字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个字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好像这就是最长的电影名了,四五个字的电影名是最多的,我想谁也可以随口说出几个吧。
后来有了电视,村里又买了一台大大的电视机,放大队里面,这样外面放电影,里面放电视,想看哪个就看那个。后来家家户户有了电视,再放电影也没几个人看了。尤其是冬天,谁都想坐在自己家的热炕头上看电视,而不愿跑到外面受冷冻,渐渐地也就不再放电影了。
后来再有新片大片推出,像《红高粱》、《少林寺》等就不再拿回村里放映了,而是村里把县城电影院包一个,用村里拉货的大卡车拉满满的一车人,去县城电影院看电影,一村人要几天才能差不多全看完了。
结婚后嫁到县城,才知道看电影是要个人花钱滴。我看了好几年电影没花一分钱,现在看一部电影都要自己掏腰包,我宁愿不看,所以一直没进过电影院。直到孩子上学后,老师要求写看电影后的观后感,只好带孩子去了电影院,心不甘情不愿地买了票,和孩子一起进去。孩子的心在电影上,而我才不看那个电影了,一来招呼孩子,二来要细细打量电影院,我就要看看和我的露天电影院有什么不同。不过多了四面墙而已,不过多了个顶而已,不过多了墙上、顶上的灯而已,再有不同的是我们的放映机是和我们在一起,随时抬起头来都可以看到电影放到一半了还是一大半了,而电影院的放映机却不知藏在哪,只能看到从小孔发出的光。椅子一排比一排高,走道也是斜坡的,哼,弄不好还是受了我那个露天电影院的启发才设计成这样的呢。
现在电影已经被电视和电脑所代替,电影已不再成为人们唯一的娱乐节日,我真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影会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