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北京空军部队的离休干部,今年89岁,一生中有很多的战友,赵佰世就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使我难忘,其原因除了相处时间较长外,更主要的是他在工作中和战场上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各级组织和广大战友的赞扬。
时间过得真快,和佰世在上海分别后,至今已有五十多年。2010年有机会去上海旅游,曾见到了佰世。大家相见,感慨万千,既高兴又伤感。高兴的是久别重逢,了却了多年的思念之情。伤感的是佰世已不是当年的小赵,而是和我一样满头白发、皱纹交错。由于他在越南战场被美机炸瞎了一只眼并炸聋一只耳朵,身体有点虚弱。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比我还老。当晚,我住在他家,我们彻夜长谈,回忆往事好似就在眼前。谈到激动处,我俩都流下了眼泪。
1960年至1965年我于空军高炮某团三连担任连长,驻地就在上海市北新泾陈更地区。当时的北新泾还是以农业为主,连队周围大都是肥沃的农田,多数种着蔬菜。我们和当地农民相处得非常融洽。
1960年夏,从卫生训练大队分配来一名卫生员,名字叫赵佰世,浙江东阳人,不高的个子,胖乎乎的,皮肤较黑,看起来并无特殊之处。由于初来乍到,不敢多说话,只是不声不响地找活干。时间长了,人们才发现赵佰世是一个非常善良、纯朴、聪明、能干、乐于助人的好同志。他的职务是卫生员,对本职工作极其负责。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很紧张,蒋介石要反攻大陆。连队不但要担负防空作战任务,而且平时训练任务特别重。几年来佰世每晚都要到班里巡诊一次。每次部队训练他都要背着小药箱守在阵地上。训练中碰破皮肤之事是常有发生,他都能及时给予包扎治疗。冬季训练,他和炊事班煮好美汤,夏季烧好绿豆汤,亲自送到阵地以给战士防暑、御寒。每星期六都要拉着副连长到班里检查卫生,发现问题毫不客气,当场纠正。同志们戏称他为“副副连长”。做饭时,他蹲在厨房里,一边帮厨,一边监督卫生。每到夏季蚊子和苍蝇较多,他找来艾草在院里熏。组织战士打苍蝇,保证了干部战士的健康。五年来我连三次被评为上海市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在全军大比武中,我连被授予“技术尖子连”的称号。叶剑英元帅亲自到我连进行了视察。以上成绩的取得,除了大家的努力外,其中赵佰世的贡献不小。
赵佰世勒奋好学,在训练队掌握了针灸技术,不但给战士们治病,而且必要时也给周围群众用针灸治病。有一次一位老太太肚疼得要命,而且还呕吐,她儿子来连队求救。当时连队既没车辆又没医生,怎么办?救人要紧。赵佰世挺身而出,背起药箱随她儿子跑去。到了病人家中,问明情况,判定是慢性肠炎急性发作,于是给扎了针吃了药,1小时后不疼了,全家人感谢不尽。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赵的名声大振,经常有人来求医,赵佰世是来者不拒,人们称呼他为“赵大夫”,团卫生队特意为他多发了一些药。
赵佰世不但是卫生员,而且是连队的外交官和通讯员。他是浙江人,懂上海话,如果连队和驻地村政府或农民有什么事需要联系的话,都是由他领着去办。五年来连队和驻地农民相处很好,发生矛盾都能及时解决。在种菜方面能够得到当地农民的帮助。连队每次放电影都是由赵佰世挨门挨户通知百姓。赵佰世还是连队的通信员,由于战备紧张,一般不允许战士外出。如有连队要向团部送文件或战士要寄信、寄钱都是由赵佰世去办,从未出过差错,人们都喜欢他,信任他。
更使人感动的是他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1965年我调到另一单位,于1966年初先期进入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战争。1966年10月至1967年10月,赵佰世随着原单位32支队306大队也入越参加“援越抗美”战争。他的职务是大队卫生队卫生班长,其任务是抢救伤员。在惨烈的战斗中,他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一年中他带领全班战士抢救很多战友,安葬了43位烈士,个人两次输血。他的事迹感天动地,在战场上广为传颂。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在某部荣誉室里看到了赵佰世的部分事迹:1967年1月17日早上,641阵地遭到美机的狂轰滥炸,并投下了不少子母弹,战士伤亡较多。是他带领战士头顶炸弹,脚踩子母弹,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冲到阵地上,抢救出了三名伤员。一名伤员已停止呼吸,他不顾血污,立即口对口,对伤员进行人工呼吸,待苏醒后立即把其他两名伤员一起送到卫生队。另一个伤员流血过多需要输血,但卫生队血浆已用完。在此关键时刻,赵佰世立即伸出胳膊,请求为战友献血,共输350cc的O型血,使伤员转危为安。另一个战友救回后因伤势过重并有并发症,经抢救无效而牺牲。是赵佰世亲自把他抱到烈士房,为他洗去身上血污,给他穿上新衣,并照了遗像,让战友能体面地上路。
1967年1月27日战斗打响后,赵佰世带领战士冲向阵地,此时炸弹落地,泥土石片四溅,一块巴掌大的石片击中他的左眼并炸聋了一只耳朵。当即昏倒在地,醒来后血流不止,但他仍要坚持抢救伤员,是战友硬把他拉下去,才住进了医院。后因视觉神经已断,无法治疗,他为祖国的和平献出了一只左眼和一只耳朵。在住院期间,有一连长被百舌鸟导弹炸伤,流血过多,急需输血,而医院的血浆已告急。又是赵佰世坚持要为连长输血。他的行动感动了医生,最终为连长输了350cc的血。连长伤愈后,出院时再三感谢赵佰世,称他为“生死弟兄,救命恩人”。
1967年7月14日643阵地被炸,一位吴翻译被炸得血肉模糊,赵佰世和战友在阵地上寻找遗体,只找到了一个嵌着肉的头盔,一只胶鞋和十几块炸烂的肢体。赵佰世和战友含着热泪一一拣起,用衣服包了回来,亲自把这些碎体按人体形状拼在一起,并给“整了容”。以上仅仅是他的部分事迹。由于他的成就突出,立战功一次。
我的战友赵佰世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但他在部队里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我是流着眼泪写完这篇文章的,由于水平有限难以用更多话语来表达。
最后我想用两句话来做总结:保卫上海时,他是工作模范;“援越抗美”时,他是战斗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