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何其好
作者:李小娟 时间:2022-06-06 次数:137 语音阅读:
这里是城里的老商业街。窄窄的街面一边是实验小学教学主楼的后墙门面,一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平房改装的门面。街边没有一棵树,站着的都是悬在店前的立式招牌,花花绿绿大大小小鳞次栉比,唱响了这条街的繁华也似乎拉长了它的尺度。夏天,高高的教学楼能罩出一带宽宽的阴凉,冬天,平房前又能兜住最暖的一瀑阳光,一年四季,街上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钱小钱撒下无数……
无论时代怎样变,商业街不变。一家挨一家的针织品布匹店,一连几家的百货日杂店,四五家的婚礼用品店,两三家的五金器具店和毛衣编织店,一两家的佛事用品店和花圈店……都跟着商业街不离不弃,山盟海誓地老天荒。细看这些商店的招牌,无一例外都以人的乳名命名。“肉鬼日杂”,“改琴编织”,“志勇文具”,“豆腐四早点”这些满含时代或方言特色的乳名招牌总是让人浮想联翩,让人颇想知道“肉鬼”究竟是怎样的肉,“改琴”究竟是怎样的美,“豆腐四”家里会有弟兄几个……店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灯红酒绿也没有歌舞喧嚣。他们的态度也总是淡淡的,所有的货品一律不讲价。但本地人都知道,商业街的东西实惠,店家自己的商铺自己经营,他们有充足的理由薄利多销。
商业街的女人,即使蓬着焦黄的发,睡眼惺忪,她们纹过的浓眉和绣过的唇都像是在说,她们的财富就跟她们的妆容一样,都是现成的。她们常常穿着睡衣,趿着拖鞋坐在店门口,或是择菜,或是织毛衣,或还有年轻的妈妈坦着胸脯给孩子喂奶。这边台阶上的女人跟那边平房前的女人总像有说不完的话,如果你从这里经过,定会有些闯进她们家院子里的感觉。这里遍街都是商铺,却更像是普通的饮食家庭,一切的一切包括这条街,都像是他们的家。
商业街的行人是店家眼中的风景,店家也是行人眼中的风景。店家在生活中工作,行人在工作中生活,店家的工作亦是生活,行人的生活亦是工作,店家可以一辈子不离开这条街,让人喊乳名喊到老,行人却大多行色匆匆,戒备森严。这就是主与客的区别。
岁月抱着这条街慢慢变老。前街的五金店每日新闻准点播报,老式的收录机,插播的音乐是军绿帆布包时代的梦想派序曲。再看店里坐着的,分明是一个名叫“小三毛”的老三毛。佛事用品店的老婆婆寿终正寝,葬礼几乎占据了整条街。灵棚乐手,花圈纸扎,伙房饭棚,长长地一字儿排开,还有白茫茫一片孝家,让人顿然觉得这也是一种荣耀。
他们一生都过着实实在在主人的生活。清晨,他们看着太阳悄悄挤上头顶窄窄的云天,傍晚又看着夕阳一跳一跳跌入前方高层的臂弯,他们在生活的舞台上生活,你恰好从台下经过,不管你怎么看怎么说,他们无视你的存在。生活就这样不疾不徐,这样平静美好,自在逍遥,这样悠悠且长长。
这样的生活,能看到让人生厌,又着实让人羡慕。
突然想说,岁月静好何其好。
再怎样分秒必争,每一个黄昏,都会想找一个停靠,就像出门觅食的蚂蚁,无论离开多远,都要回到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哪怕这个家只是磨盘下的一方干燥。
再怎样奔波劳碌,日日打这条街经过,看到一样的灯光,嗅到一样的茶香,总感觉离家又近了一步。
不能选择在家工作,就要学会在家生活。也像商业街的女人们一样,拖鞋,睡衣,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任时光飞逝,看日子细水长流,让岁月的留白更多更白。
有了家,异乡也会变为故乡。我们跋涉到这样的高度气喘吁吁虽然只站在别人的起点上,但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真的已经快要赶上他们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改写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我们应该感到骄傲。
我相信每一扇窗,每一盏灯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不一样的灵魂。梦想在生活的摇篮里颠碎成细小的现实,每一丝努力都会留下痕迹,每一个过往都在折射光辉。悲喜哀惧发生在任何一个生活场,只看我们怀揣着怎样一颗心,在命运的征途中前行。人人都说唯愿心想事成,一切都好。而我相信只要内心充满阳光,整个世界都会变得灿烂。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