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新冠疫情前,每年我们一家子都要出去几次,去过了很多城市,参观了很多博物馆,也见过了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那么,旅行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我以为旅行教会我们的是发现美。
智慧之美
我说我们参观博物馆就是去救赎我们的无知的,因为每一件展品,从石器时代的岩画、彩陶,到商周的青铜、秦汉的石雕、魏晋南北朝的壁画,再到唐宋明清的金银器、瓷器、书画,无论是其独特的外形,还是精巧的制作工艺,无不凝结着人类的智慧。
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种灯原形的长信宫灯,整体呈宫女执灯的形象,通体鎏金,美观大方。而更为绝妙的是宫女右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烟尘,烟尘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起到了环保作用。另外,宫灯由六部分分铸而成,可自由拆装,灯罩可左右开合,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和亮度。我们还见过几盏雁鱼铜灯,大雁回首衔鱼,鱼身及雁颈、雁体都是中空相通的,烟尘可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从而减轻环境污染,与长信宫灯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说一款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造型轻巧华丽,纹饰精美,内置持平环,套接香盂,无论囊体怎样转动,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说明近代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早在唐代已被我国工匠所掌握。
还有我特别喜欢又特别好奇的晋公盘,盘里倒上水,盘面上的小动物便会动起来。我一直不明白它的设计原理,那些“机关”究竟在哪里呢?真是太神奇了。
这类展品还有很多,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将结构合理、着力平衡的实用主义与形态传神、新颖奇特的造型及精美绝伦、锦绣斑斓的艺术性完美而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人类的伟大智慧。
生命之美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常常忽略自己的生命,也常常忽略周边事物的生命,其实每一个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或者直白一点说,无论是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还是称霸一时的恐龙,亦或是自以为是的人类,也无论是水里游的鱼、地上走的兽,还是天上飞的鸟,更无论是静默的植物,还是活蹦乱跳的动物,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存在。
云南省博物馆里有种叫“云南虫”的化石,体长约4厘米,形似蠕虫,样貌并不出众,然而它却有一条贯穿身体的管状构造,这就是最原始的脊索,也就是脊椎的前身。云南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索动物,如果它中途夭折,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将永远得不到发展,地球将像遥远的月球一样永远寂寞冷清。
在好几个博物馆,都见过海百合,花冠硕大,茎杆纤秀,活脱脱几株出水芙蓉。事实是海百合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棘皮动物,依靠茎固着在海底,顶部由萼和腕组成,腕张开就像盛开的花朵,等待猎物出现。海百合从奥陶纪就已经出现,一直存活至今。
来说一种非常普通的物种。小时候家里种向日葵,秋天成熟时将花盘摘下来,花盘里密密麻麻地嵌满了葵花籽,如果仔细看花盘,会发现葵花籽呈有规律的螺旋状弧线排列,若再看一会儿,葵花籽又呈反方向螺旋排列了,继续看,又反过来了,反来反去,直到把人弄得很晕,无法再看。原来向日葵的花盘中有两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逆时针方向盘绕,顺逆螺旋线的数目正对应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我们常见的松果、菠萝表面的鳞片也是按斐波那契数列排列的,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这是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命的故事还有很多,生命的故事也留给了我们很多诸如袋鼠的腹部为什么会有育儿袋、孔雀尾屏的羽尖为什么会长出虹彩光泽的眼圈等谜团。因了这些谜团,生命更显唯美,它传承有序,貌美如花的海百合带着奥陶纪的基因密码一直存续到现在;它更迭换代,不起眼的云南虫是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它奇幻迷离,葵花籽排列出了斐波那契数列,所以我说,生命之旅是个美丽而伟大的过程。
自然之美
我总说我的旅程“不虚此行”。从高山到奇峰,从海滨到碧湖,从草原到森林,从平原到峡谷,虽然景物不同,但它们都带着岁月的痕迹、风雨的味道,我以为那便是大自然无可比拟的美艳。
四川黄龙景区:漫山遍野的钙华池碧水盈盈,高低错落,层层相连,美得叫人联想到仙境中的莲台瑶池。
河南神农山龙脊长城:兀立群山之上的峻峭岩体,仿若一条跌宕不驯的巨龙,蜿蜒起伏,奔向太行山的层峦群峰之中。
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景区:根河像一条明亮的玻璃带子蜿蜒流过,银蛇般的小支流千曲百转,恣意狂舞,形成了蛛网似的水系。
风景还有很多,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大同的火山群,当然,也有并不巍峨的山、并不清澈的水,而所有这些奇妙多姿、形态万千的自然风貌,经过不计其数的岁月沉淀或者风剥雨蚀,才以今日之模样在此刻与我们得以相见,我们当以一种活在当下的心态珍视每一眼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也当以一种感激的心态感谢大自然赠与我们的一切。
地球之美
我觉得旅行是件随意而为的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时间,世界这么美,随意走走浪浪就好。
在地质博物馆里,我们见过祖母绿、红、蓝宝石、欧泊、琥珀等各色各样的宝石标本,晶莹剔透的质地、耀眼的光泽、瑰丽的色彩散发着诱人的魅力;也见着了形态各异的矿物晶体,有的一簇一簇的,有的一团一团的,有的一朵一朵的;还见着了各种金属标本。这些宝物可不光在博物馆里看着漂亮,在我们的烟火尘世里,比如我们烧的煤、吃的盐、建筑用的钢材、计算机里的芯片等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有时候去看日出日落,看到天空被染成了不同颜色,我从七张照片里各剪了一条,拼成了一片的“彩虹天空”。
我很喜欢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若论哪个季节好,我认为春夏秋冬都好,各有可看的景,各有可干的事,各有各的美。
我们仰望苍穹,茫茫宇宙,何其有幸有个蓝色星球叫“地球”,它孕育了生命,孕育了无数奇珍异宝,因为它自转,我们有了昼夜更替,又因为它公转,我们有了四季轮回,它是宇宙中最美的星球。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只待疫情结束,我们将继续行走,在行走中积蓄力量,汲取人类智慧,善待生命,敬畏大自然,珍爱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