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之行 作者:张翻明 时间:2022-03-23 次数:27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通过近一周的贵州之行,让我对贵州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贵州3900万人口,共17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最多。这里山多,80%的山区,耕地少,山虽多,但都不高,形状多如馒头。过去的一句流行话:“地无三尺平,天无三天晴,人无三分明”就是对贵州地区的概括。山中有铁矿、金矿,地藏丰富,但山体滑坡,如果开采,滑坡更为严重,经济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有资料显示,这里留守儿童多,孤寡老人多,空巢多。那么去贵州是游什么看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聪明智慧的贵州人,审时度势,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人力资源选择了旅游开发。2015年响应“一带一路”开始修路,现今去贵州最好的是高速公路,我们到这里就是看山看水。境内有984条河流,赤水河最为有名,有天然溶洞、石柱、石钟乳,有以泸州老窖、茅台酒为代表的酒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遵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2019年12月一天的早上,我们夫妻二人从太原武宿机场乘海南航空公司航班,经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贵阳机场,然后在贵阳市的天豪大酒店安排了食宿。午饭后休息起来,自行组织去了黔灵山公园、动物园、麒麟洞、甲秀楼,这一下午可以说是走马观花。
  第二天17日,早早起床后,简单吃过早饭,在小赵导游的带领下,乘中巴车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参观“大小七孔”。“大小七孔”因大七孔桥和小七孔桥而得名。大七孔是国务院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6月被批准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距县城25公里,距小七孔三公里,距瑶山民族村寨五公里,与小七孔瑶山民族村寨形成金三角旅游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河流、地下湖为特色的景区。主要景点有大七孔桥、恐怖峡、天生桥、妖风洞、二层河、地峨宫等景点。这里景观奇特,气势磅礴,是大七孔的显著特点,尤其是恐怖峡、天生桥等景点极具有惊险性、神秘性。我觉得天生桥还附有奇特性。天生桥的水是为石而生的,一入景区,脚下就是水。完全像一面静静的大镜子,让你正面、反面、侧面,从不同角度看四周的山,看身边的事,看自己随风拂影。这水一时被众山穿插成千岛之湖,一时被换成漓江秋色,当然都是微型美景。
  过了那云中之桥的山高谷深,就渐渐有了恢弘之气。打个比方说,小七孔是天生丽质的美少女,那大七孔就是伟岸的阳刚男儿。
  另外,景点还有卧虎潭、阴阳湖、80多米的翠谷瀑布、石上山林和68级跌水瀑布。68级瀑布位于响水河谷,全长16公里,是这景点的精华部分。我们徒步完成,落差110米,左右观察,最宽处约40米。据赵导介绍,形成原因为高原时期强烈抬升,河流迅速下切350-500米而成为壮观瀑布样。在不到两公里的弯曲河道里,密集68级姿态各异的瀑布,实属举世罕见。
  18日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此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全寨1380多户,6000余人,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苗族第五次迁徙的聚集地,世界上最大的苗族居住区,四面环山,梯田以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族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水而建,又连绵成片,形成了背靠青山,脚踏玉带,一水环流的美景。苗族的农耕节日,银饰锻造技艺、歌舞及其遗风古俗,在这里世代相传,被中外人类学和民俗学者誉为保存苗族原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2006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吊脚楼营造技艺被誉为民族建筑的瑰宝。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村落及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景区内,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正满载着民族文化硕果,日益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民族风情旅游中心。余秋雨先生在这里找到了人间最精彩的汇集:用美丽回答一切,看江西知天下苗寨。
  从苗寨出来,随后参观了博物馆。馆中综合历史、生活、宗教、医药、服饰、歌舞、农事、生存智慧、居住、婚姻、节庆、信仰及乡土民族民俗风情。据苗族历史记载,有过五次大迁移。
  从博物馆出来,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在导游的安排下吃了一顿苗家长桌宴。我们临进入吊角楼餐厅,早已在门口看到等候我们的主人,一共四人。敲着锣鼓,吹着唢呐等乐器,翩翩起舞,伴着他们民族民歌欢迎我们的到来,一直陪送我们到长桌宴前。
  事先赵导就有交代,在长桌宴前就座后不可随便就餐,要听从店主人的吩咐。宴席上,长桌一字排开,不知有多少个,每个餐桌是长方形的,里外坐六个人,餐具早已摆放完毕,六个小碗底朝天,上方一个煮熟后剥了皮染红的鸡蛋,显得非常整齐干净。一会儿,一个苗族服装装饰的女孩儿来到长桌宴前,一边说,一边给我们做了示范动作。然后,所有在座的游客按照教给我们的方法,用左手拿起鸡蛋举过头顶,齐诵“鸿运当头,岁岁平安”三次,同时也各自用手在头顶旋转三圈,而后开始用餐。
  在进行上述仪式的同时,店主人不断端上一道道苗族炒菜,主食是大米,菜有荤有素有汤,一共约有七八道。
  在就餐过程中,热情奔放的店主人很是活泼,音乐队歌手们游走于长桌宴的四周,载歌载舞,悠扬的旋律响彻整个吊脚楼,不时地夹起盘中肉块,塞进就坐的游客嘴中,还倒上酒,一杯杯地倒进游人嘴里,面带笑容,扭动身体,与游客相碰触,令人捧腹大笑,好多人拿起手机不断拍照。
  就餐结束时,我顺便问店主人长桌的摆放,数量的多少是否有讲究,回答是没有,长桌的多少取决于吊脚楼空间的大小。我当即数了一下,长桌一共有九个,当时就餐的是满座54人。
  19日的下午,我们随同30多人的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去了黄果树。先从陡坡塘入口进入陡坡塘大瀑布,接着天星桥、数胜步。数胜步脚底是接连不断形态各异的大小石块。游客一步一步行走在弯弯曲曲的石块道上,每块石块上镶嵌有一铁块,上面书写着一年365日的某一日,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一石块一日,在这弯曲的石块铁道上,还书写镶嵌着世界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名字,记得有莫泊桑、富兰克林等等,都是用铁制成的字,嵌在石块上。
  在这个景点,没有导游随行,因而对数胜步的内涵也未能了解。
  天星桥的天星湖(高老庄)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经过的地方。在黄果树大瀑布区域内还有一个大扶梯,是世界上目前最长的野外观光电动扶梯,共分两段。全长340米,是黄果树景区内为广大游客提供的快捷、方便、安全、舒适游览的交通服务设施。
  穿过大扶梯,一直上行,到达水帘洞。从水帘洞下来,是一牌匾:书写“布杰求鼓”的故事。我立脚注目去看,大概意思是说,在上古时期,布依族人去世,总上不了十二层天,只能下到阎王地府。天上的太白星对人慈爱,知道此事后,就托梦给布依族人勇士布杰,凡人去世后,祈愿、纳福可擂鼓三声,上神听到后,就晓得人间疾苦,就会派仙人接引逝者上天,并随愿心成。布杰是聪明人,一觉醒来,仔细盘算,可以从龙山顶的一棵桑树上至天庭,向上神讨面鼓来,方可达到目的。次日,布杰按照托梦指引,一路艰辛,经九天到达天门,由守门的天兵引进天庭,表明来意,上神还表扬布杰是真正的心存孝道之人,就赐给一面铜鼓。
  布杰怕时长发生变故,谢过上神,背起铜鼓,急忙走出天庭。因为过于着急,天门的门槛将他绊倒,一个跟头摔到凡间,竟至身亡。铜鼓也摔了个破洞,至今铜鼓的洞还留着。
  从此,凡间有了铜鼓,人们世代敲鼓向上天传递心愿、祈福、纳祥。
  在每去景点的途中,或是晚上回住宿的路上,导游从不停歇,不是介绍景点,就是讲有关贵州的故事。其中讲了几个“一”。
  一壶茅台酒。那是1915年在评酒会上,直到会议结束时,也无人问津。贵州带酒的人深感窝囊,一气之下,将带来的茅台酒摔在会场,顿时,浓烈香纯的酒味弥漫了整个会场,引来了众人和评酒师的惊奇,最后茅台酒荣获金奖、作为国宾礼酒。
  一个人指陶华碧。中国有名的辣酱“老干妈”的创始人。由于有人伪造假劣产品,打着“老干妈”的牌子充斥市场,排挤了她的产品,最后她处于了低谷。是当地的一个玻璃厂挽救了她,让她起死回生,再创辉煌。现在世界上有209个国家都食“老干妈”。
  一棵树指黄果树。过去叫白水河瀑布。1986年版《西游记》师徒取经的高老庄、通天河、晒经石都在黄果树。
  一个会议指遵义会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八万六千多红军被迫退出苏区,实施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连续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损失惨重,渡过湘江后,速减到三万人。
  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在原黔军师长相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因此彪炳史册。
  导游讲述这一故事时,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让车上的旅客目不转睛注视着她。当她讲到红军失利,被迫转移损失惨重时,她脸色沉重,声音低沉,周围的旅客有的泣不成声,有的声泪俱下,眼睛红润。当她讲到会议召开成功之处,讲到会议的伟大意义时,她抬头挺胸,眉飞色舞,声音洪亮,浑身充满了力量与希望,也把大家带到了光明之地。
  当时,我很想去遵义会议的会址去参观,就向导游说明,但最终无果,深感遗憾。2021年夏天,我在一报纸上看到了由画家沈尧伊创作的油画《遵义会议》作品时,进行了一番揣摸:作品以独到的构图方式,巧妙的设计,把周恩来总理放在了一个至高点,旁边是毛泽东和张闻天,毛泽东处于画面四分之三的位置,让观众第一眼便可看到。而博古作为教条主义的代表,在会议中以阅读文件的形式出现,显示出一副不满的姿态。更重要的是作品直接展现了会议现场的情景以及20位神态各异的参会者,让人如临其境思绪万千。这样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我心中的遗憾,我在学党史教育活动中,上了一堂心灵深处的政治课。
  现在的贵州人,在当地旅游业兴起的带动下,从山庄窝铺中解放出来,干起了与旅游业相关的餐饮、农家乐、摆摊设点做买卖,正在一步步富裕起来。
  短短的几天,贵州之行收获颇丰。我不仅了解了贵州的过去与现在,游览欣赏了贵州的绿水青山,还有它的历史演变、民俗风情,相关红色文化及英雄人物壮举,同时还学到不少生活常识,如识别珍珠、玉石、金银饰品等。
  大千世界,真让人耳目一新,学无止尽啊。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