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本县第一次英语教师培训 作者:王保玉 时间:2012-10-28 次数:35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保玉
  
  1972年秋季,清徐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属的文教组,在吴村中学举办了一期英语教师培训班。为本县初中开设英语课培养师资。这是清徐教师进修史上的一次创举。
  培训由分管教学研究与教师进修的王守毅(后任教育局副局长)、马子燕(太原市师范学校下放的心理学专家)等具体承办。代课教师有清中教师潘耀武、徐中教师高元朔、林立和吴村中学教师和志宽。还聘请太原六中的罗某某老师来指导并上大课做讲座。另有代列开(后任清中英语教师)等数位实习生担任辅导员。学员为县内各七年制学校初中班准备担任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共百余人,分为五个教学班。有英语基础的被分在一、二班,有俄语基础的被分在三、四班。这件清徐教育史特别是教师进修史上的大事,《清徐教育志》却漏记了。今年编写的“清徐教师进修史”初稿也因班,像我这样完全没有外语基础的被分在五班。教材为刻印的讲义及初中英语课本。当年10月中旬结业。袭“教育志”说在“文革”中教师业务学习被取消“只搞假期政治训练。这是个缺憾,应该秉笔直书,有错必纠,有漏必补。为了弥补历史的缺憾,进一步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我特地访问了王守毅老师并查阅了历史背景材料。
  历史这样记载: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内各项工作有了转机,教育界开始重视业务工作。外交方面,美国总统访华,许多欧美国家与中国建交;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中外交往频繁。在这个背景下,上级通知有条件的初中开设英语课。本县140多所学校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王守毅老师说,他力主抓教师培训,以便各校早开课、全开课。英语教师培训班,虽史无前例、困难重重,但非办不可。
  据王守毅老师回忆,办班过程中,县政工组组长有要事叫他,他急忙骑车顶风回县去见上级,原因却是批评培训班只抓业务,不突出政治。之后培训班增加了读毛主席语录的内容。每天上课,先朗诵Along,longlifetoChairmanMao(毛主席万岁)。
  笔者与王老师回忆了培训班的趣事。这些事虽然经过四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却丝毫没有淡化,闭目冥想,仿佛昨天。
  美国之音
  培训班有一位上级派来的名叫原野的教师,他知识广博而性情谦和,说话幽默风趣。他精通英语,学员请他讲课,范读课文。他急急忙忙说:“不行!不行!我学的是韦氏英标,发的是美国音,不是标准伦敦音。”从此,我们戏称原老师为“美国之音”。
  冷艳少女
  第五班有一位冷艳少女,她坐在前面第一排正中间。早来迟走,目不斜视,口不多言。学习十分用功,课前课后,自习时间,人们总能听到她清脆、甜美的读书声:studyEnglishfortherevolu-tion(为革命学习英语)省略号.后来才知道她名叫冀艳艳,是插班旁听的清源西关村知识青年.是县教育组给和志宽老师介绍的对象。和老师广西人,纳西族,大学本科,学问好,情商高。清徐爱惜人才,希望和老师在清徐成家立业,扎根清徐,多做贡献。但和老师后来还是荣调太原师范学院任职副院长去了。
  短效的“美人计”
  1972年10月小阳春,培训班在露天广场举行五班合一的英语课公开试讲。优秀学员郭海星登台示范,他教态自然潇洒,语言流利纯熟,笔者感觉此君就像聘来的老外——是啊,高颡深目,头发微微的卷曲,一米八的块头,不是欧美也像中亚高加索人。45分钟没说一句汉语,没用一个汉字,连代课教师也都赞赏,甚至是惊叹。当然,象我这类劣等学员却有点似闪电婆掉了鞋,不知飘到云里还是堕到雾里了。
  郭海星原籍榆次,他父亲是《光明日报》社某部主任,“文革”前行政六级,海星插队在徐沟北关村,清徐人给海星介绍了对象,是大常学校的女教师张建香,后领导又把郭调到县广播局工作,但这“美人计”也没把人才栓住,——赔了夫人又折兵,郭海星与和志宽一样,带上老婆飞了,郭海星比和志宽飞得更远,出了本县、本市、本省,飞到首都发展去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