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在乡间的重要出口却有这样一群人冒严寒、顶风霜、送物资,连夜设起了疫情防控卡口,毅然战斗在防疫最前沿,在关键时刻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顶梁柱”……这是对集义乡广大党员干部的最真实生动写照,也是清徐广大党员干部抗“疫”的缩影。
90后村支部书记撑起战“疫”城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出生于1996年的王一川是去年换届刚上任的东辽西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全乡最年轻的支部书记。“我是村里的当家人,我必须要为群众负责,为大家守牢健康防线,是我应尽的责任”。质朴的语言,透露出执着和坚守,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2月20日下午,他在乡里开完会后,一回到村里,迅速组织召开“两委”干部会议,全面部署安排设立卡口值守、人员排查登记、消毒消杀、宣传引导等工作。这是他上任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场战“疫”。“你好,你是从哪里回来的,麻烦打开健康码和行程卡,到这边登记一下”。20日开始,东辽西村按照乡党委要求,连夜在村主干道设置卡点,实行三班倒,安排24小值守,测温、扫码、登记、消毒一个环节不少,一步程序不落,疫情防控全程在线。“一定要做好返集人员的摸排工作,保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体村民不要外出,勤洗手,戴口罩,不要聚会,不要串门、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村里出动的2台疫情宣传车辆穿梭在乡村小道、村头巷尾。
此刻,防控工作仍在继续,王一川带领着全体村干部和30多名党员毅然奔走村里的各个防控点,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90后书记,用最坚定的身影,扛起疫情防控大旗,像勇士一样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安危。
退休不褪色的老支书主动请缨
当好“守门人”
老将再出马,甘当“守门”人!邓桥村年近七旬的老支书石计虎,去年光荣引退了。“只有退休的年龄,没有退休的党员,疫情防控,我必须参与,为村民做点好事,我心里总是高兴的”。
这几天清晨,石计虎吃过早饭后,便步行到村里的疫情防控检查点,开始这一天的防疫工作。值守中,他认真的为过往行人和车辆进行体温监测、查验“双码”、消毒消杀、信息登记。“你们从哪里来?往哪去?最近有没有去过太谷和其它中高风险地区……”这是他每天讲得最多的话语,问题问得细致,生怕遗漏半点信息。短短半天下来,一刻也没有停歇,额头有些冒汗,腿脚有些发酸,他却坚称:“没事,衣服穿多了,回家洗个热水澡换件衣服休息一下就行了”。那股认真劲儿让年轻人心疼更充满敬意。
老骥伏枥守初心,疫情当前显使命。在石计虎同志的带领下,全村党员群众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为村民筑起疫情防控坚实堡垒。
战“疫”一线的一抹巾帼红
寒风钻进脖子里,匆匆行走的路人不禁打了个寒颤。可一大早,西辽西村的党务工作者黄富丽已准时来到防控卡点,一件红背心、一个红袖套、一把体温枪、一本出入登记表,便开始了一天的防控工作。
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你好,请配合量体温。”“麻烦出示一下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证明!”“过来登记姓名、身份证、电话号码、进村事由等,务必填写清楚……”别看她是名年轻女同志,执勤的时候比男人还要“不讲情面”。只要当天有她“坐镇”,那是分毫不给你“整虚”的,该让你走你就得走。从早上8时到下午4时,几个小时下来,黄富丽的双腿像灌了铅,嗓子也喊哑了,但她丝毫不敢懈怠,唯恐有疏漏。
女儿身,壮士心。巾帼去红妆,英雄几多求。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她冲在战“疫”一线,用柔弱的肩膀担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责任,她坚守一线的身影,就是百姓最好的安全屏障。
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神圣的使命。一个党员一面旗,在抗“疫”一线,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集义乡900多名党员、清徐1.6万余名党员同休戚、共进退,成为这场阻击战中一抹鲜红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