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伴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22-02-09 次数:169 语音阅读:
每当我身穿得体且适时的服装走上街头,每当我端起可口的饭菜,每当我与女儿、女婿以及孙辈们欢聚一堂之时,心里便燃起老伴一生与我共创美好家庭的火焰。老伴辛苦付出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令我倍感幸福。
我们初建家庭之时,正是我们国家遭受自然灾害之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口粮有限,生活就感到困难。老伴告诫我必须勤俭节约过紧日子,不能把日子过成年月。当时,我们的供应粮是每月二十四斤,老伴将平均一天的八两粮食,分为早晚各二两,中午四两。但总要从放置八两粮食的小碗里舀出一两小米来。她说,将这一两粮食从三顿饭里面减省,我们并不感觉少了多少。日积月累下来,这可是一个不可小瞧的数字。在老伴的操持下,一个月下来,真是积攒了足足的三斤小米。半年之后,我们竟有了一小口袋的小米。真是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老伴做小米粥时,总是将有限的供应蔬菜和拣拾来的野菜切碎一起煮。粮食虽然有限,但吃得有滋有味。做白面汤饭时,面片尽量赶得薄簿的,为的是增加数量。再加入多多的水,将所有的两个锅做得满满当当,吃得我们心满意足。有一天,我们的一位同事,来我家求救。我们将这省吃俭用的一小口袋小米,交到他的手中,真是感动得这位同志热泪盈眶。
在严寒的冬季,老伴买了一块白色的灯芯绒,用颜料染为黑色。这样便少花了黑白之间的差价。继而白天黑夜连轴转,为我赶制了一双42号的大棉鞋,穿在脚下暖在心上。当时我们俩的工资不高,不仅将日子过得津津有味,还能接济生活在农村的父母,让父母也同样含着微笑生活。
老伴心灵手巧,她针线活的功夫真也令人称赞。女儿诞生之后,所需的衣物都是自己亲手缝制。有一天,我们去到百货商店,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她随即去到面料柜台前面,购买了红色、白色、紫色的绸料。回到家里之后,先将柔软的绸料在米汤里浸泡,晾晒出去。接着便在图纸上画图,那种自信便写在她的脸上。图纸画好之后,用熨斗将晾晒适度的绸料熨得平平展展,照图裁剪,然后手工缝制。那些密密匝匝的针脚连接成一条条笔直的线条格外美观。连衣裙的上身是白色加红色的背带,中间粘贴着一朵紫色的火炬,下身是红色镶嵌着一圈白色的蝴蝶边,中间是红色的束带,女儿穿在身上,飘飘欲仙。每逢秋冬季节,女儿身上总有她编织的毛衣外套,在欢快的步履中翩翩起舞,令左右邻居称羡不已。度过困难时期之后,老伴给我编结了一件虹豆色的毛衣,穿在身上得体舒适,自感美观大方,风光无限。
我和老伴都是太原国民师范学校的学子,一生从事教学工作。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写作、交流教学体会的过程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生的耳濡目染,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我们应有的奉献。如今,我们都进入了老年时代,读书写字成了我们生活的内容。每天忙完家务之后,老伴便端坐在窗下,全心全意地写字。认真学习历代书家的生平事迹。柳公权“心正笔下”的人品,颜真卿家族的家国情怀,都牢牢地铭刻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更加感念我们生活的伟大时代与我们的国家。在一笔一划的苦学中,老伴的字飞快地长进,得到了左右邻居与女儿女婿们的称赞。在欧、颜、柳、赵各种碑贴的临写中,书写的横轴立轴作品,点亮了我们的晚年生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