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新房盖好了 作者:王艳娟 时间:2022-01-19 次数:19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冬,渐近大寒,寒气逼人。午后,冬阳悬空,蔚蓝的天空洁净而明亮,仰头沐浴阳光,冰冷的空气里裹着年味儿,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踏着回乡的路,胸中一股暖流涌起,急切之情促使自己加快脚步,想推开娘家大门,看看已峻工的新房。路上的灰土稀稀松松的,一步一个脚印,一脚带起的灰像溅起的浪花,在鞋子上裤子上涂抹着灾后重建的痕迹。
  轻轻推开大门,崭新的房子赫然进入眼帘,红砖墙,红屋顶,褐色铝合金门窗好似给新房勾勒出了舒展的边线,像个健硕的后生,阳刚威武,玻璃锃亮,在午后明亮的阳光照射下,满院生辉。
  我站在院子里,百感交集,一股激情涌上心头,满心欢喜,溢于言表。有欣慰,有喜悦,更多的是感恩。
  欣慰的是,父母有了安居之所,终于又能在自己的院子里晒晒太阳,春暖花开时可以种花种菜等孩子们回家,炎热的夏天能躲在枣树荫里喝喝茶,夕阳红的日子里可以安度晚年。
  喜悦的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被洪水淹没的低矮土坯房,变成了高大宽敞的现浇房。在这快速的灾后重建中,深切体会到党与政府对我们的真切关怀,生于华夏,倍感荣幸。在逆境中,真实感受到县乡领导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从洪水退去的那一刻起,他们为了灾民能近快走出灾难的阴影,出谋划策,躬亲为民。当在灾难中人们苦不堪言时,他们能细心聆听灾民的心声,耐心安抚劝导,当在重建工作中有困难时,他们把灾民当亲人一样关照,想尽办法给予帮助,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只为灾民能早日圆了年前能盖起新房的梦。
  喜悦之余,更多的是感恩。感恩那些许许多多素昧平生的好心人为灾民捐款捐物,他们不曾留下姓名,也不曾求过任何回报,带着衣物与饮食匆匆而来,为了同胞少受罪少受难,带着牵挂匆匆而去,为了社会海晏河清。如果这些人能流芳百世,那座右铭上一定刻着“好心人”三个字,如果这些人未能载入史册,那人民的心里一定埋下了“把爱传递下去”的种子。
  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满心欢喜地顺着台阶,拾级而上。平整的晾台上,满是阳光,枯冷的枣枝微探晾台,投下了娑婆阿娜的影子,安静而详和,红红的对联粘贴在门两旁。屋内,白白的墙,平平的地,双人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温馨的小屋散发着安居的喜庆。
  父亲在台阶旁收拾着砖石土灰,规整着院子,“爹,你又大干特干了?”我笑着问。
  “我老了,干不动了。盖房子忙前忙后是你姐两口子出了力了,大功劳啊!”
  姐姐两口子在晾台上听着,莞尔一笑,不言语。
  我在心底一下子想到了《弟子规》里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此时此刻,70岁的父亲能看到子女们为他盖房忙前忙后的不容易,子女们能想到父母人到暮年受灾受难的不容易。在灾难中,姐妹们能同心协力,克服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所有困难,为父母的房子能如期盖好,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互相关怀与安慰,能在逆境中重新审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大概也算是幸福人生的模样吧。
  感恩我的姐姐姐夫,他们能20多年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随顺父母,孝敬父母,是妹妹们终身的榜样。姐姐如此勤奋善良,能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这不正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淳朴厚道的农村女人形象吗?
  窗外,山楂树上挂满了彩灯,红的、黄的、粉的……像星星一样照彻漆黑的夜。
  洪灾曾一度使人的内心世界里呈现一片黑暗,有过惊恐,有过气愤,有过埋怨……而今,人间的大爱像太阳一样照彻心底,驱散了阴霾,那束爱之光凝成了星星,永远缀在人们的心间,那颗爱的种子,永远埋在人们的心田。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