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普菲费尔说:“想与所有的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多结交朋友当然有好处,但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深交。朋友不在多,而在真、在精。未经世事的人总是喜欢拿谁都当朋友,因交友不慎产生不良后果的事例很多。因此,交友不仅要谨慎,还得看清身边人。帮你的人,别忘记;陪你的人,别丢弃;对你好的人,深交一辈子;欺骗你的人,不必再联系。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友。交友需谨慎,识人看人品。
八面玲珑的人不会是你的好朋友。有位哲学家说过,“不要和每个人都把他当朋友的人交朋友”。一个其他人都把他当朋友的人,是完美的社交家。这种人对每个人了解后都会建立反应模式,比如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很会察言观色,看起来似乎朋友满天下,其实这并不是真心的,只不过会耍点小聪明投其所好而已,大多数如此。而从交友的真诚度来说,这样的人要顾及的方面太多了。在他的交友模式里,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如果你把他当成你的好朋友,他是不可能把你特别对待的,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克雷洛夫曾经说过,“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因此,越是八面玲珑的朋友,越得多注意,不能被假象所蒙蔽,不然会造成“把你卖了还跟着人家点钱”的结局。
职场上存在竞争,有利益冲突关系的很难成为朋友!比如同事之间,在人性化管理的工作环境中,能做到包容、互敬互让、和睦相处的同事关系已经是实属不易了。因为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更多的是工作,许多的私事不喜欢让人知道。过分关心别人隐私是无聊、没有修养的低素质行为,除非对方自己主动向你说起。所以说,同事在一起时,得掌握交友的尺度,一般情况下,同事之间是以工作或是信息上的交流、生活上的互助为主。在这复杂的工作关系中,想把同事变得如同朋友、兄弟般一样,其实真的很难。同事就是同事,朋友就是朋友。曾经的朋友成了同事,友谊关系会逐渐的淡化。如果你一定要和同事做朋友,那就和已经离职的曾经的同事做朋友吧。
借钱不还的朋友不可交。钱是一种很有诱惑的东西,钱是最直白的个人利益。有句俗语说得好:“不是朋友莫开口,真是朋友难开口”。一个真正的朋友,不会随意向人借钱的。当然,如果你发现他困难,自愿借钱,那也没什么说的。借钱也得看情况,量力而行,能帮的就帮一把,人难免遇到有困难的时候,关键是看借钱朋友的人品和他借钱的用途。借给人钱人们通常惯以“救急不救穷”来把握。因为双方是真心相处的莫逆之交的话,一方有难时,会主动尽力相助,不思回报。但有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也是常见的,人常说:借钱的时候你是“爷”他是“孙”,借给他之后,他是“爷”你是“孙”。当你把钱借给你自认为是“朋友”,到期不仅不归还,而且是能躲直躲,不接电话,丝毫没有任何歉意,你把他当朋友,他把你当“傻子”,这种人还能是“朋友”吗?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任何情况下,做人做事别太过分,别把好心人当大傻子。司马光这样说:“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直性子的人好相处。英国军事理论家托·富勒说:“怜悯你的人不是朋友,帮助你的人才是朋友”。在朋友的相处中,如果遇到直性子的人并且能成为朋友,你就太有福气了!直性子的人有他们共同的特点:一是喜欢直来直去,不懂得拐弯抹角,做事干脆利落;二是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谨言慎行,说话心直口快;三是不会隐藏自己,不善与人套近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直性子的人最重感情,只要是认定的朋友,都会一根筋地真心对待。他们很喜欢帮助别人,看到弱者被欺负,就会想着拔刀相助。虽然他们遇事有时会发脾气,有说话得罪人的毛病,有时也会让人有所伤感或被人讨厌。但这种人往往优点还是蛮多的,而且他们是心最软、不记仇、最真诚的人。“脾气大的人心眼好,直性子的人好相处。”这已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事实。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就应该是坦诚相见,不玩套路。有句话说得好:“有话不妨直说,何必拐弯抹角”。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实实在在,不管和谁相处,都应该真心实意。人生中需要真实的友情,有了友情才不会感到孤独,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真与精。朋友,是世上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不强求,有乃万幸,不求多只求真与精。交朋友最起码的条件就是:真诚与信实。在这前提下,如果你的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那他一定是你真诚的好朋友。那么朋友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记得有个真实的故事足以能找到答案。
早些年,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问过父亲:“一个人需要多少朋友呢?”父亲回答:“这很简单,你把屋檐处吊的那个葫芦给我拿下来。”我抬头望去,回答道:“太高了呀,够不到哦。”父亲:“请朋友帮忙啊。”于是我找来一个朋友,可站在他的肩上还是够不到,我很是失望:“还是不行。”父亲笑道:“还有朋友吗?”于是我又招来几个,大家又是托举又是踩肩膀,都累得够呛,几番周折还是够不到葫芦。父亲叫停:“现在知道需要多少朋友了吧?”“知道了,”我揉着疼痛的肋部回答,“需要很多,人多力量大。”
父亲笑望着我回应:“朋友确实多多益善,但如果有一个可以开动脑筋,启发你去找个梯子来的朋友,你的人生高度就会增高许多。”听着父亲的话,我若有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