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前围观王力宏和李靓蕾的八卦,看到有人感叹“优质偶像”塌房速度太快,快得让人不敢相信娱乐圈。也有人感叹女性一定要多读书、经济独立,如果婚姻不幸,关键时刻也可以自保。
然而看过太多案例后就会发现,头脑再聪明、经济再独立的人也无法避免遇到这样的糟心事儿。因为一个人究竟如何,很多时候与学识,与赚钱能力无关,而与他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关。《重建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中讲到,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会促使人们做出健康的行为,让他们更友好、更富有表现力、更活跃、更自信,也更容易信任他人;而更少被内在问题和自我批评困扰。即使遇到问题了,他们也会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相反,缺乏自尊的人则会遇到这些问题:抑郁,焦虑,压力和创伤症状,身心疾病(头疼、失眠等),敌意、暴怒或难以纾解的愤怒,无法喜欢和信任他人,争强好胜,经常虐待伴侣和孩子,经常陷入到糟糕的关系中,酗酒和药物滥用,进食障碍和不健康的节食,缺乏有效沟通(过于随和、咄咄逼人、充满防御、挑剔、刻薄等),性滥交,过度依赖,对批评过于敏感,习惯性伪装自己,社交困难和感到孤独,对困难过度关注,犯罪行为……
按照上述症状,对照王力宏与李靓蕾的行为,就会发现,他们的问题恰恰就是因为自尊感缺乏。
曾几何时,他们也曾是人人称道的娱乐圈模范夫妻。一个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高材生,有颜值有身材有才华,总给人正面积极的印象;一个是哥伦比亚研究生,笑容甜美,容貌姣好。两位都属于那种一出生就在罗马的人。
然而,表面光鲜,没想到背地却这样令人唏嘘。他们一个被爆性交成瘾,还一毛不拔地让妻子净身出户;另一个被精神控制好几年,几乎沦为生育机器。
为什么这样的两个人会陷入到自尊缺乏的漩涡当中呢?
格伦R.希拉迪在书中指出,决定自尊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生家庭。
李靓蕾发文后,全网都在等王力宏反击。然而,等来的却是王力宏年迈的父亲,以一纸手书,维护自己的儿子善良纯真,这个别有居心的女人多么可恶。可,观众不傻,优质偶像的房子塌了个非常彻底。
尤其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个人都45岁了还只会躲在老父亲身后,遇事就会找家长。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王力宏从小是在铁腕教育中长大。家族显赫,父母对他的要求很高。
可惜的是,即使后来成为轰动亚洲的巨星,也没能家里人对他另眼相看,舅爷曾直言:王力宏的音乐很肤浅。
开始看到这个评论时,以为舅爷是自谦,然而在得知王力宏哥哥弟弟的职业后,才知道老人家是认真的。王力宏的哥哥王力德是儿科血液学家兼肿瘤学家,他的肩上背的是千万儿童病患治愈的希望。弟弟王力凯供职于华尔街。
在这样的学霸家庭长大,也难怪王力宏会说自己是家族最弱的一个了。选择音乐这条路,对于这个书香门第来说,无疑如同古代文化大家族里出来个想学戏的孩子一样无法接受吧。王力宏的父母也曾在他学习的路上,通过打击、否定,试图让孩子重回“正规”,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而且这种“失败”不是以孩子的逆反为结尾,而是表面顺从父母,背地里近乎报复性地娱乐。
《重建恰如其分的自尊》中强调,以平等的、向上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学习与成长,孩子才能成长为健全人格的人。反之,则会产生自尊感低的问题,在孩子未来的道路上,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每个人的境遇、天性,决定了他们遭遇过同一件事情之后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可,毫无疑问的是,父母以打压、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并不能让孩子体会到他们是在为自己好。而在我们国家,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在少数。
多少人长大成人后,才蓦然发现,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已经在自己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痕迹。太难改变了。《重建恰如其分的自尊》里,总结了三个提升自尊的关键:自我价值、我值得被爱以及不断成长。
学会爱人,才会有人爱。学会爱人,首先要爱自己。注意不到自我价值的人,如何会爱自己呢?
要相信,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人学业优异,但不见得能胜任好工作;有人能胜任好工作,不见得职场上吃得开;有人职场上吃得开,不见得心底还有良知。
认识到自我价值、自己值得被爱,才有不断成长的可能。人生如同修行,需要不断去学习。开阔眼界,心胸自然宽广,爱才能充盈,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