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坛 论 醋 小说与醋(一) 作者:武润威 杨宗新 王茂华 时间:2021-12-29 次数:26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醋,作为一种古老的调味品进入千家万户,官宦百姓,成为人们“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必备之物,而且进入了文学艺术领域,或歌、或诗、或词、或赋、或联、或画、或戏,就连小说领域里也比比皆是,有的取之醋的本意,有的则取之于醋的喻意,给小说这一文艺体裁增加了很多色彩。
  ①《小五义》中的“醋糟”
  《小五义》、《续小五义》均为清代武侠小说,作者名叫石玉昆。据小说中称:“白眉毛徐良是山西祁县贾令镇人。由于他是山西籍人,所以河北籍侠客冯渊称其为“老西儿”,同时给他起了个“醋糟”的绰号。一见面,便“醋糟”“醋糟”地喊他。“醋糟”,醋之糟也。淋完醋的渣子,便谓之曰醋糟。“醋糟”也好、“老西儿”也罢,皆可反映山西是中国名醋产地。这个名号,早在清代就名扬天下了。如其不然,清代那些小说家是不会随便将食醋与山西联系在一起的。
  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醋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人吴茧人之作。他在文中写道:“二奶奶看在眼里,恼在心里。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规矩礼法,虽是一大坛子的山西老陈醋,搁在心上,却不肯泼撒出来,只有心中暗暗打算,觑个便,要早早地嫁了他。”吴茧人是广东南海人,南海与山西隔山隔海,远在万里,他却能顺手在笔锋下将“二奶奶”恼在心里的“醋心”,用“一大坛子山西老陈醋”比喻形容得淋漓尽致。最起码,吴茧人对山西老陈醋的酽酸度,是很有点了解的。在另一回中吴茧人又描写道:“我稽查了些账目,调动了两个人。与众人谈起,方才知道那艘轮船直放上水的缘故,怪不得人家三三两两,当作新闻传说,说甚么吃醋吃醋;照我看起来,这场醋吃得只怕长江的水也变酸了呢!”大概能将长江水变酸的醋,也应该而且也只有是山西醋吧!
  ③《儿女英雄传》中的“醋娘子”
  《儿女英雄传》是文康编著的章回小说。第二十七回有这么一段话:“切切莫被那卖甜酱、高醋的过逾赚了你的钱去,你受一个妒嫉的病儿,博一个‘醋娘子’的美号。”看来小说的作者文康的这段话是从买醋、食醋的实践活动中有感而发的。食醋在我国古代是主要的酸味调味料,它可以引申为酸、酸味;酸又有痛苦意,所以人们才把捻酸和吃醋与嫉妒联系起来以喻心酸。有时也称醋意、醋劲儿。
  《儿女英雄传》虽然宣扬的是封建道德,但其中有不少用醋治病的药方。这位“燕北闲人”(文康道号)在书中写道:“那大小两个和尚怎的一时就双双的肉体成圣,他全不得知。乃至听得旋子掉在石头上,镗的一声响亮,倒惊得苏醒过来。你道这旋子怎的就能治昏迷不省?果然这样,那些苏合丸、闻通关散,熏草纸、打醋炭这些方法都用不着,倘然遇着个背了气的人,只敲打一阵旋子就好了。”从这段小说中,可以看出文康先生在生活实践中经历过“治产妇血晕”的食醋治病方。醋方是这样的:“当妇人难产血晕时,可提起头发坐定,不可倒眠。急以烧红栗炭、或砖头、秤锤等物投入陈醋内,对鼻孔熏之,自醒。”在小说的另一段中,文康又写道:“又叫花铃儿向桌子上取出两个纸包来,便指着那受伤的贼向张进宝道:别的不要紧,这一个可着了我一药箭,只要过了午时,他这条命可就交代了。你作件好事,把这一包药用酒冲了,给他喝下去;那一包药用醋调了,给他上在箭眼上,留他这条命好问他话。”这里讲的是用醋调药敷箭伤。诸如此类外敷药方,明清时民间十分流行。如:治两腮赤肿——醋调生石灰敷之。治舌胀满口——醋调锅底烟子,敷舌上下最有效,多敷更好。等等。
  ④《聊斋志异》中的“喝醋”
  蒲松龄(1640—1715)所撰的《聊斋志异》可谓名满天下。他在书中写道:“余友人邱行素,贡士,嗜酒。一夜思酒,而无可行沽,辗转不可复忍,因思代以醋。谋诸好,妇嗤之。邱固强之,乃煨醯以进。壶既尽,始解衣甘寝。次日,竭壶酒之资,遣仆代沽。道遇伯弟襄宸,诘知其故,因疑嫂不肯为兄谋酒。仆言:“夫人云:‘家中蓄醋无多,昨夜已尽其半:恐再一壶,则醋根断矣。’闻者皆笑之。不知酒兴初浓,即毒药甘之,况醋乎?此亦可以传矣。”这段故事译成白话,应该是这样的:我有个朋友,名叫邱行素,是个贡士,十分喜欢喝酒。一天夜间,他酒瘾发作,想喝,但无处去买打,急得他转过来,转过去,实在无法忍耐,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拿醋顶酒喝的办法。办法想好后,便找妻、妾商量,却遭到了妻、妾的嗤笑。邱行素非常固执,喝醋的态度很坚决,于是便打了一壶醋,煨烤在火炉上,慢慢饮用。当他把一壶醋喝光,便脱掉衣服,美滋滋地睡着了。第二天,他准备了酒壶和酒钱,吩咐仆人给他打酒去。路上,仆人遇上了邱行素的叔伯兄弟襄宸,便将昨夜喝醋的事告诉了他。襄宸听后,再三追问,疑心叔伯嫂嫂不给邱行素打酒喝。可仆人告他说:“俺家夫人讲‘家里存放的食醋本来就不多,昨天夜里已经被主人喝了一半。恐怕再喝一壶,就都喝光了。”凡听到这话的人,都大笑不止。要知道,当酒徙们的酒瘾发作后,喝毒药也觉得很美,何况是醋呢?这个故事,也可以流传下去啊!
  这则故事不管其真实程度怎样,但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醋有医疗治病功效。那个贡士在无酒来喝醋之前,“急得转过来,转过去,实在无法忍耐……”,而以醋当酒,“当他把一壶醋喝光”之后,“美滋滋地睡着了”说明醋有催眠作用,不少医书均记载有临睡前喝一杯醋水(一匙醋冲一杯冷开水或温水)便可治失眠等验方;二是醋切实可以当酒饮用,如今,低度酒越来越时新,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而含有少量酒的醋饮料堂而皇之地上到了餐桌上,而且人喝不醉,不会误事,不会失态。
  ⑤《红楼梦》中的“拨醋擂姜”
  曹雪芹先生(1715—1763)所著的《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章回小说,文中多处提及食醋,既有喻意,又有本意。作者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将吃醋的人泛指为“醋罐子”。“你不用怕他,等我性子上来,把这个醋罐子打得稀烂,他才认得我呢!”(贾琏语)。如今“醋罐子”一词,也在人们生活中常常为人们谈笑中的隐词。《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听她(指袭人)说‘我们’两字,自然是她和宝玉了,不觉得又添了醋意,……”第四十四回,当凤姐抓住贾琏偷情、双方打起架来时,贾母道:“这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喝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了!”作者又以讽刺的笔触描绘了“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读书人:“是日,表仪焜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来路看的何止数万人。内中有嗟叹的,也有羡慕的,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说是‘表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一路纷纷议论不一”。在另一章回中,作者又写道:“鸳鸯小蹄子越发坏了,我替你当差,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盅酒来我喝呢。”鸳鸯矣着忙斟了一盅酒,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一扬脖子吃了。琥珀、彩霞二人也斟上一盅,送至凤姐唇边,那凤姐也吃了。平儿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凤姐道:‘多倒些姜醋。’一面也吃了,笑道:‘你们坐着吃罢,我可去了。’大家又评了一回。复又要了热蟹来,就在大圆桌子上吃了一回。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众人看道:‘持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贾宝玉的这首诗,表现了大家公子吃蟹时的欣喜心情,在赏桂花的同时,泼醋擂姜,撕蟹蘸食,手舞足蹈,馋相可掬。
  作者是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醋文化研究室研究员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