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坛 论 醋 古代饮馔文献与醋(一) 作者:武润威 杨宗新 王茂华 时间:2021-11-22 次数:29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中国名食百科》一书中曾说:“……北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曾来山西考察过。”贾思勰大约生活在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生前做过山东高阳太守。为著成《齐民要术》曾走遍中国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调查了解农家生计之道。对于他所记载的二十四种制醋法中哪一种是山西的制醋配方,虽没说明,但他在《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河东神曲方”,则确实是北魏以前山西的制曲方。
  在《中国古代史常识》“我国古代酿酒制醋的情况怎样”一节中,曾对《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大麦酢”做过“应是古代陈醋”的肯定。许多学者认为:这个肯定应是正确的。贾思勰在“大麦酢法”中写道:“七月七日作。若七日不得作者,必须收取七日水,十五日作,除此两日则不成。于屋里近户边置瓮。大率小麦曲一石,水三石,大麦细造一石——不用作米则科丽,是以用造。簸讫,净淘,炊作再馏饭。掸令小暖如人体,下酿,以杷搅之,绵幕瓮口。三日便发。发时数搅,不搅则生白醭,生白醭则不好。以棘子彻底搅之。恐有人发落中,则坏醋。凡醋悉尔,亦去发则还好。六七日,净淘粟米五升,亦不用过细,炊作再馏饭,亦掸如人体投之,杷搅,绵幕。三四日,看米消,搅而尝之,味甜美则罢;若苦者,更炊二三升粟米投之,以意斟量。二七日可食,三七日好熟。香美淳严,一盏醋,和水一碗,乃可食之。八月中,接取清,别瓮贮之,盆合,泥头,得停数年。未熟时,二、三日,须以冷水浇瓮外,引去热水,勿令生水入瓮中,若用黍米投弥佳,白、苍粟米亦得。”
  大麦酢法的译文如下:
  “在七月七日制作。如果七日来不及作,就要在七月七日这天打取些水,贮存起来,留待七月十五这天来作。除了这两天,这种醋就作不成。作醋用的瓮要放在屋内靠门的地方。一般标准是,一石小麦麹,三石水,一石大麦。将大麦簸扬过后,淘洗干净,煮成再馏饭,拂去热气,使它和人的体温差不多,加入发酵剂,用杷搅动,然后用绵片捂住瓮口。三天后就会发酵,发酵时要经常搅动,不搅动就会长一层白醭,长了白醭,醋的味道就不会好。用酸枣枝条伸到底去搅动,这是担心有人的头发落进瓮里,那样醋就会坏。醋都是这样,头发落进瓮里,醋就会坏;把头发弄出来,醋就又恢复原样了。六、七天后,把五升粟米淘洗干净,米也不必太细,煮成再馏饭,也要拂去热气,使它的热度与人的体温差不多,然后才投放进去,用杷搅动,用绵片捂住瓮口。过三、四天,如果未融化,就搅动几下,尝一尝。如果味道甜美,就不用再放了;如果味道还有些苦,就需要再煮两、三升粟米投放进去,根据情况,酌量加减。十四天就可以吃,二十一天后就完全熟了。这种醋香美醇厚,小小一杯,需要掺上一碗水才可以食用。到八月中旬,舀取上面的清液,另外拿个瓮贮存起来,用盆子盖好,用泥封住瓮头,可以存放几年。醋还没熟时,每隔两、三天都要用冷水浇淋瓮子外表,带走热气,但不要让生水进到瓮子里去。如果投放的是黍米,效果就更好,白粟米与青粟米也可以用。”
  从“大麦酢法”这个制醋工艺中看,起码有以下特点:
  一、这个配方选择了特定的酿醋时间。从农历七月初七或者七月十五日下酿,至八月中旬出醋,大抵节令在立秋至白露。在中国北方,例如晋中地区,这段时间的室温大约是摄氏25度,可以说温度相对适宜。
  二、“大率小麦曲一石,水三石,大麦一石”,配制成醪醅,六七日后,还要添加五升粟米饭,“若苦者,更炊二、三升再投之……”足见选料之精与曲料之足。
  三、“绵幕瓮口,三日便发”。给于三日的缺气糖化时间。“发时数搅”,醪醅尚未完全酒化便开始“数搅”供氧,促进醋化,似乎有点性急。总的看来,这是一个液态发酵的一揽子工艺,虽然不太合适,但对古人说来,也是不易的。
  四、“八月中,接取清”到底能接取多少“清”液呢?贾思勰没有说。估计不会太多。但含酸量却相当高。小小一杯,需要掺上一碗水才可食用。一般说来,在醋酸含量较高的醋液中,游离杂菌便不易滋生繁殖,所以就能够较长时间地贮存。
  五、“别瓮贮之,盆合,泥头,得停数年”。一是能够停放数年,二是尚要停放数年。
  贾思勰所记载的这种“大麦酢”确已具备了三个条件:一是精粮所酿,含酸量高;二是能够贮存较长时间;三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陈酿。因此,即便用现代眼光去衡量,它也是合格陈醋。由此可见,早在北魏(1400年)前,我国确实产出了合格陈醋。
  在贾思勰所记载的二十四种制醋法中,至少有二十一种属于液态发酵法,即醋酸发酵阶段物料状态呈液态的发酵方法。液态法制醋是一种起源最早,发展最快的制醋工艺。
  在液态发酵制醋法当中,由于参与发酵的醋酸菌种类的不同,又分为两种发酵方法,一种是表面静止发酵法;另一种称通气发酵法。
  表面静止发酵法是一种传统的制醋方法,至今一直仍在沿用。例如:《齐民要术》动酒酢法称:“春酒压讫而动不中饮者,皆可做醋。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雨则盆盖之勿令水入;晴还去盆。七日后当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衣沉,反更香美。日久弥佳”。上述工艺是指将一种“动”酒,即变酸不能饮用的压榨酒改为做醋的方法;用三倍的水将酸酒稀释,日晒保温,对七日后液面产生的醋酸菌膜不要触动,数十日即成。这与目前北京市采用的白醋生产工艺十分接近。即:白酒稀释、接入醋酸菌种,保温,菌膜产生,数十日醋成。属于这种工艺类型的如“糖醋”。它与《齐民要术》中“蜜苦酒法”也是十分相近的。
  作者是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醋文化研究室研究员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