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东山榆(次)太(谷)祁(县)、西山清(源)太(原)徐(沟)两支地下武装工作队合谋用智退“两军”(日军、阎军),此事就发生在我县赵家堡村。
赵家堡村坐落于潇河南岸,是徐沟北边陲锁钥。东与榆次搭界,北与太原连接,西与清源交叉,南有干渠作屏障,北有潇河为暗道,联通东西两山(太行、吕梁),历来就是兵家常争之地。据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同榆次的郑恩、邢台的柴荣三结义,走过这里,下河东讨伐北汉刘钧,亦在这一带扎过营、同过戈。
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怕吃亏,带上他的晋绥军到黄河边吉县山上去避难。咱们的武工队可不怕日本兵,任他“三光”政策恐怖再凶,他们亦是常来常往。赵家堡是他们的根据地,俗称“白区里的红区”。或住东头老财主马房,或住西头王保林偏院,或住南头学堂下处,或住北头龙恩寺耳庭,不固定。常穿便衣出没,专和“两军”作对。王立岗队长(后任14军副军长)、王玉珍、河北家、王伟、贵臣一路,老陈华队长、孙占英、岳德娃、有全、正林一路,今天拔了北格的据点,明天端了同戈站的老窝。更厉害的是十月初二徐沟赶大会,人山人海,他们竟敢把日军落在北门外的飞机给点着。最终惹恼了日本皇军,数九寒天,调集二三百人,开进赵家堡。大洋马拴在观音堂露明柱上,小钢炮支在学堂门口,由于天冷冻得扛不住,逼着群众全村砍枣树,十字街头发旺火。鬼子又怕围着烤火让武工队剿了后路,都把脸朝外,只烤屁股。有一伙不要命的,叽哩哇啦串到百姓家,见鸡就逮,见羊就牵,见女人就抓。说来也怪,不知道是维持会鸡毛转贴报了讯,还是咱武工队出谋划策作假顶了事,不大一会儿功夫,西山传来信儿,说十七支队马上到。日本皇军比兔子也精,拉马的拉马,拖炮的拖炮,一顿饭时辰溜了个精光。
日军投降,阎锡山回来,先搞了茬接管谈判,争吵四天,不欢而散。不久就搞兵农合一。他们看准徐沟是块风水宝地,特意派他的亲信、亦是亲戚的周连城来徐沟坐镇,搞模范县。这周县长比日本皇军还厉害。不多久,抓了不少人进宣慰组,搞三自传训、自白转身,乱棍打死不计其数。赵家堡有个财主的磨倌,叫王秃子,二十大几,有人传闻是八路,被不明不白绑到村南黄沙地,活活地被乱棍打死。抓壮丁更是家常便饭,赵家堡被抓的也不少,光卖了命的就有王铁林、吴四娃等十几个。他们乱造孽,咱武工队哪能让他?今日给他把特派员绑走,明日给他把治村长杀掉。尤其是把警告信贴在城里的周公馆,让提上人头来报到,周县长这下可火了,连夜禀报主子。阎长官一听,差点儿把肺气炸,桌子一拍,眼一瞪,调“铁军”七十二师到赵家堡,几千人四路纵队来到村里。大炮小炮,轻重机枪,还壮着铁军的胆子,即刻放出风声,要把欠的公粮一齐清算,瞒龄漏丁一齐挖,伪装分子一齐捕,勾结八路的一齐乱棍敲,说要给武工队点颜色看,让人们吃上块记心火烧。
午饭时分,村公所的小头儿(通讯员俗称)敲过锣来,边走边吆喝:村民们听着,国军来嘞,家家户户熬稀粥、烧烙饼,慰劳国军,稀粥熬得好喝些,烙饼烧得油大些,赶晌午送观音堂和龙恩寺。人们一听这些人来,心里就恐惧。无奈地熬稀粥,烧烙饼,真是一百个无奈。
那阵子,灰骨碌(阎军俗称)荷枪实弹满街串,他们逼着几十把小推车,磕磕撞撞往观音堂跑,霎时,篮球场上堆集小麦成千八百石,待汽车来往省城拉。那伙子挨门逐户挖漏丁,眨眼间,把二三十人挖到学堂里,补训。最让人担心害怕的是几个长官带着几十个弟兄,五花大绑押着三个六七十的老太婆,说是抗粮不交,勾结八路,先扣到钟鼓楼底,待饭后,再往黄沙地打发她们。
村民们急得呼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咱武工队更比村民们急,早把情况闹清楚,可是几个人怎敢碰几千人?还是咱武工队见识多,时间不长,好办法就出来了,强攻不行用智取,给他们来个“疑兵计”。选派三个队员,都揣上枪、手榴弹,还让一个担上空水桶,里边装上鞭炮,分别潜在村南干渠、村北潇河背湾水深处,和西堡子吃水井旁,听到村里吃饭号响,等上几分钟,就接二连三往水里投手榴弹,朝背弯处打手枪,同时点着洋铁桶里的鞭炮,让轰炸声响成一片,造成重兵围攻之势,其他队员夹在送饭人群中,听到轰炸声,即刻就带头吆喝:八路军来了,八路军来了……丢锅扔碗就往四处跑,造成惊慌失措的局面。疑兵计定好,各自照计行事。
刚晌午,滴滴,嗒嗒……吃饭号响了。营以上长官们在村公所,安着三桌子,有酒有肉,美味佳肴,乐得腾云驾雾不知天高地厚,手下的在观音堂和龙恩寺,稀粥、烙饼管饱,就像丰都城跑出来的饿死鬼,叼的叼,抢的抢,亦乐得天旋地转,不知东西南北。霎时,几颗手榴弹进水,弹借水吼,水助弹哮,咯、咯、咯、咯……铁桶里的鞭炮响了: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回旋声连成一片,活像炸雷滚机枪,响个不停。混在送饭人群中的武工队带头扔锅弃碗,大喊大叫,送饭的几百人跟着叫着四处逃。有个机灵的队员,一声不吭直往村公所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给长官们通风报讯,还吓得瘫在村公所。长官们甩下酒杯出门一看,兵民们乱作一团,他们见势不妙,赶紧叫号兵,眨眼功夫,哋哋哋、铛铛铛……冲锋号吹响了。长官们带头往东冲,弟兄们跟着一齐跑。边跑边回头,开枪打炮,可给村东几个人家墙上穿了不少黑窟窿。十来八分钟铁军顺着太徐大官道退回徐沟城。
这阵子,小头儿又敲过锣来说:村民们听着,队伍走嘞,你们送来的粮和饭各自去拿吧。在村里的武工队都回到龙恩寺,在村外的那三人也哼着小调溜回来。王队长同他们抱成一团,还每人赏了他们一碗稀饭、两张烙饼。挖到学堂的漏丁,见没人管了,自动解散,有几个好心的,拐到观音堂把押在钟鼓楼的三个老人搀回家。
半后晌,村里的情报员申三货从城里回来,说徐沟城里可把这桩子事传得惊天动地,说铁军真不简单,一时三刻不伤一兵一卒就突出共军重围。周县长立马就给铁师长道了喜,添油加醋给打了请功报告。据说,阎长官还都给论功行了赏。这真是,一个疑兵计闹出四满意,铁师长说他们突围突得好,周县长说他们给报功报得好,武工队说咱们玩计玩得好,村民们说大家躲劫避难落得好。王立岗队长说百姓好才是真的好。此事直到如今,上年纪的老人们说起来还笑得合不拢嘴。都说比看了果子红的“空城计”还要开心过瘾。
此文起草之后,我们俩于2010年4月28日专程赴省军区第六干休所,直接与原14军副军长王立岗交谈,王老亲笔签字,且与我们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