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是人生最好的修行;珍惜,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感恩和珍惜同时存在于意识领域,一个会把感恩与珍惜联系起来的人,必定是一个拥有正确“三观”的人,是一个心底坦荡、积极进取的人。每个人都应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珍惜,才不会错过;知道感恩,才会收获真情。真正的感情,缘于一颗珍惜的心;真正的得到,缘于一份感恩的心态。如果我们都能心怀感恩,珍惜拥有,你会发现世界上处处充满美好。
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是山。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份单纯的爱,还有辛勤的付出和不求回报的关爱。在父母眼里,孩子们小的时候,无论是观察他们爱玩、爱问、爱模仿的天性,还是面对他们一方面比较情绪化,另一方面又容易被满足的特征,父母都是从心底里的喜欢,深深的爱着他们,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孩子是“全家的希望”、是父母的唯一。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有时却忘了最好的东西是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说感恩,忆往昔。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与此同时,从1979年起我国实行了“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上班族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或少数二孩家庭,在城市,三岁前的孩子多数由爷爷奶奶帮助看管,三岁后孩子能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那个年代的年轻父母们无论工作有多忙,绝大多数家庭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接送。在上学时期,好多孩子们还是很努力的,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也比较优秀,能从一年级一直上到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确实也是吃了不少苦的,学业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的确来之不易。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做父母的是打心里高兴,也很骄傲。人们在聊天解闷时,一旦提起他们的儿女,真是让父母扬眉吐气、抬头挺胸的。在平时的日子里,每当回想起自己孩子童年时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样子,内心总是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幸福满满的。
在人世间,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阳光下也会有阴影,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从世纪之交起直至现在,“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出生的这些“独生子女”们陆续地学业有成,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不可否认,有的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他们中,多数年轻人是有理性、有追求、有抱负,事业蒸蒸日上。但也有少数年轻人在初入社会时,不能从人生迷茫之路中尽快走出。这与父母在孩子成长阶段的溺爱,以及品德教育的缺失不能说没有关系。因为他们对于人生并没有过多的认识,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在面临一些诱惑和刺激的时候没有自控力,所以处于“青春冲动期”的一些年轻人身上的诸多毛病就逐渐地凸显出来了。表现为:精神上没有更多的追求;工作上不勤奋、不吃苦;生活上贪图享受;作风上我行我素,不尊重父母,动辄与人发脾气。在家里有些事情父母总想对孩子们唠叨几句,可父母的苦口婆心,良言劝告也总是基本听不进去。说的少了不管用,说的多了起逆反作用。让人觉得好像是现在的世道变了似的。人们不难发现,社会上还有一些见怪不怪的坏现象:有的年轻人虽已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也许是忙于工作,也许是贪图享受。在吃饭问题上,自己从来不想去做,要么上饭店,要么订外卖,要么仍然依靠父母去做。因为他们从小到大跟着父母,没有下过厨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幼儿园、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比比皆是。这些情况存在倒也不能全怪孩子们,原因有很多。比如:当前社会存在的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偏重“向钱看”的问题,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的问题等。不管出现任何情况,人们都需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有他们的特点,愿意接受新事物、尝试新生活方式、不循旧、不保守。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竞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所以说,社会实践是新一代年轻人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俗话说的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兄弟。”作为儿女,再说你们长大了也毕竟还是父母的孩子。即便是成家立业后,觉得父母那件事做的不对或是不合适,都应该坦率地向父母提出,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作为儿女,父母养育之恩不报也罢,父母也不一定有太多的奢望。但绝对不能与父母发脾气,也绝不允许用过激的言语伤害生你养你的父母亲。是父母给了你们生命,又把你们含辛茹苦地带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父母辛辛苦苦,努力奋斗,省吃俭用一辈子,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生活过的好。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时至今日好多的父母亲还是省吃俭用,退休后不是好好享受生活,而仍然在忙里忙外的奔波。他们为谁活着,为谁奋斗,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们从来不愿说。父母们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们总会慢慢读懂自己父母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态度的最好总结。真是“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父母们再忙、再累、再辛苦,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只要儿女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工作努力,生活过的幸福,做父母的心里就高兴,这是天然的舔犊之情,更是他们的心愿。人这一辈子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要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双亲。伯特兰·罗素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礼貌。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和生存。人本来就活在这个矛盾的世界当中,所以人生就是在矛盾中成长走过。在社会上是这样,在家庭里也是如此。当家庭内部遇到一些矛盾,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相互不理解时,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我们不要急于去压制,而要去思考一下,可能会带来惊喜。解决矛盾既不能回避问题,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与其华丽撞墙,不如优雅转身。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然后,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重新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路子该怎么走。假设撇开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正确看待矛盾,摆正心态是一个人的处事智慧。秉承“换位思考,律己宽人”的态度为人处世,跨过自私的门槛,成为一个拥有博大气度的人,一生都将受益无穷。其实,人的一生,不要去过份地苛求,更不要有太多的奢望,谁也别太奢望对方的给予。要珍惜当下,因为人的占有欲是无止境的。
爱子情深,反哺意切,是浓浓的爱意带来家庭的温馨。不管是父母或是子女,只有自己用心去发现和体会,才不至于让自己错失珍贵的亲情。不是所有的感情都完美无瑕,也正因为有诸多的缺点才为爱而改变,为爱而接纳。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父母与孩子的相遇,是今生的缘分。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都应该好好珍惜这份缘分,珍惜这份亲情,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人的一生,就图个问心无愧,快乐逍遥。最难的是相知,最苦的是等待,最美的是幸福,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恩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养育,感恩老师给了我们教育和培养,感恩朋友给了我们关心和帮助,感恩社会给了我们成长的环境和支持。因为懂得了感恩,我们学会了珍惜;而又因为学会珍惜,我们才真正理解拥有的真谛。感恩,让我们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感恩,让我们在渐渐平淡麻木了的日子里,发现生活本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感恩,让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激情。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