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革命历史红色记忆 作者: 时间:2021-06-09 次数:105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革命人物纪略—张一平
  张一平(1916—1972),原名张西书,参加革命后改名一平。南录树村人。
  一平父张玉中,清末民初在东北经商,曾多次往来于哈尔滨、沈阳、北京等城市,深知无文化难成大器。后弃商在家种地,虽经济不宽余,仍将长子大书、次子西书尽力培养,均送往太原入学深造。民国19年(1930),一平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被日军侵占,全国各地掀起反帝浪潮,一平除积极参加抗议游行外,还参加“读书会”进步组织,通过“读书会”阅读了《法国大革命史》、《唯物论辩证法》等革命理论书籍,同时也读了《铁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著的《母亲》、茅盾著的《子夜》等进步文艺书籍。逐步懂得了为什么“中国总是受欺”的问题,从而走向自觉革命。1932年他参加了“社会主义联盟”、“互济会”等进步组织,同时还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在团组织领导下,传播马列主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3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36年,红军东渡,阎政权非常害怕,在太原首先派警察包围了进步势力强、革命活跃的山西国民师范,限制学生行动,乱抓进步师生。在白色恐怖下,张一平被迫离校,转赴北平入中华高中学习。这年秋,薄一波受党委托,在山西组织“牺盟会”,吸收培养进步青年,他闻讯由北平急返太原参加训练。1937年,日军入侵山西,后因阎锡山在军队内取消政委制,他被调到新军一九六旅政治部任宣教科长。在这段工作中,他一面宣传抗日救亡,同时与阎顽固势力作斗争。1939年,晋西事变发生,张一平所在的一九六旅政治部在永和县被阎军十九军包围,机关被劫,人员被扣,他也被捕,后经组织营救释放。1940年调晋綏八分区政治部任宣传科长。此时党组织在部队中已公开并确定军队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1945年张一平调回晋缓边区工作,先任吕梁行署干部科副科长,后调八地委清太徐县委、阳曲县委任城工部长、组织部长等职,为反抗日军侵略做出一定贡献。
  1948年晋中平川解放,组织上调张一平回徐沟县任书记,他在遭日阎破坏的土地上,辛勤工作,为恢复生产、安定人民生活做出显著成绩。同年冬,组建汾阳地委,一平奉调出任地委宣传部长。在宣传解放太原、支援前线、动员民工等方面成绩卓著,受到上级表扬。1951年汾阳地委撤消,他调山西省委宣传部任出版、报刊、广播处处长。这期间,他积极运用报纸、广播宣传工具,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对恢复生产、组织互助组等工作尽心尽力。他分管的广播电台、《山西日报》等,多次受到中央表扬、奖励。省委对他的评语是:“张一平是合格的宣传干部”。1952年张一平调到天津工作,历任工作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统计局长、计委主任、政协常委等职。
  革命历史纪事
  (45-46)
  45.县委发动全县军民配合“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打响,清太徐县委抓住日军首尾不能相顾、清太徐平川一片空虚的有利时机,动员组织全县军民配合“百团大战”。县委组织力量编写了20多种宣传资料,每种印600份,分发到各村张贴;拟定统一的标语、口号,组织各村在墙上书写。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县委组织军民开展了以破坏日军交通、通讯为主的战斗。至9月底毁公路200多里,毁船只10艘,炸桥12座,将太原以南至高白镇之间60多公里的日伪电话线路全部破坏,拔掉所有电杆,收回电线6000多公斤。与此同时,县委组织地方武装找准时机,连续袭击平川日伪据点。10月6日晚,将集义据点的10余名日军全部击毙,生俘警备队长高铭及40余名伪军,缴步枪30支,冲锋枪4支,手枪2支。
  46.晋绥军区调查局在清太边山设立“太原情报站”
  1940年10月,晋绥军区调查局,在清太边山设立“太原情报站"(亦称清太徐情报站),站长冯晋臣。情报站驻地不定,流动于清徐的果子园、白石沟、西谷、北云支等地。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敌占城市的情况调查,收集敌伪军事、政治、经济、特工等情况,建立敌后交通联络网点,配合地方开展除奸反霸斗争。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