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坛 论 醋 醋在历史上的食用记载及范例 (一) 作者:武润威 杨宗新 王茂华 时间:2021-05-28 次数:60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人类对醋酸的需求是人类身体本能的客观需求,而醋是人类最早的人工调料。从历史上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人类食用醋范围广,时间早,因而记载人类食醋的书籍,文献也颇多。
  醋开始被使用的时期并不很清楚,不过,有一种说法认为醋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而关于醋在文献中最明显而古老的记录,则是在《旧约圣经》、《摩西五书民数记》中。在此记中有“烈酒之醋,葡萄酒之醋”的记述。摩西(古以色列的领袖,电影《十戒》的主人翁)的时代,是在公元前13世纪。由此可以说,人类使用醋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公元前5世纪,巴比伦尼亚有最古老的醋记录,用椰枣的果汁和树液及葡萄干酿酒,再以酒、啤酒生产醋。椰枣果汁可以生产优质的醋。
  在公元前3世纪,由于人们饮食方面流于奢靡,有些古希腊医学学者劝人吃生蔬菜加醋,这虽是风气之下产生的反作用,不过也极可能与健康效用有关。当时的健康食法是在蔬菜上浇醋,和今日中国“拌凉菜”的方法并无二致。由此可见,醋不但是单纯的调料,早在千年以前即被当作有助于健康的食品。
  古希腊之后,在罗马时代,醋的效用更加广泛。当时有一位活跃的学者卡都有许多关于高丽菜和醋的记录。他的记录中显示高丽菜有助于消化,也可当作腹泻和利尿剂,而以醋及盐调味的高丽菜最具有营养价值,尤其在酒宴前后吃,有助肠胃的吸收消化。卡都还使用醋保存豆类橄榄,由此可见,卡都不仅知道醋的食用价值,而且已经知道醋具有强而有力的杀菌作用。
  在中国饮食史上,有关食醋调味的记载与国外不差上下。《尚书》载:远在殷商时代,殷高中武丁曾说:“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武丁所说之“梅”就是用梅果所制的“醷”,也就是醋。《物原》中“殷果作醋”的记载,也进一步说明了远古时代古人制醋、食醋的史实。
  《礼记·内则》载:“和用醯”。这里所指的“和用醯”,是说调和食品菜肴,需要用醯(醯就是醋)。
  《仪礼经传通解》中说:“三牲用藙和用醯”。为什么要在祭祀神的“三牲”中用“醯”呢?《仪礼》中又说:“醯杀腥肉及气”。意思是:醋能够消除肉食中的腥臭味。
  《五经类纂》中载:“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说:要用醋、肉酱以及盐、梅烹调鱼肉。《典制文琳》中载:“水、火、醯、醢、盐、梅调五味之正”。
  《孔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盐咸梅酸、须醋以和之”。
  汉代所撰写的《盐铁论·散不足》中载有:“今民间酒食:淆旅重叠(菜肴重重叠叠地摆放),燔炙满案(烧的菜烤的菜满桌),臑鳖,脍鲤(煮烂的甲鱼和切细的鲤鱼),鹿(鹿肉),卵(鸡蛋),鹑鷃(鹌鹑),鲐(河豚),醴(乌鱼),醢醯(肉酱和醋),众物杂味”。从这段记述中,充分说明汉代欢宴席用料较广且美,民间乡宴和婚宴的菜点铺排盛况和醋之运用盛况。
  以后各代都有名醋出现,如唐代“桃花醋”、宋代“莲子醋”、元代“杏花醋”、“脆枣酸”等。至宋代《东京梦华录》有“肉醋托脂衬肠”菜肴,宴客时席上已用醋碟,《梦梁录》一书所载用醋的菜更多,如“醋赤蟹”、“枨醋洗手蟹”、“枨醋蟹”、“枨酮蚶”等。苏东坡在镇江焦山品尝鲥鱼时曾有“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佳句,陆游亦有“小着盐醯助滋味,微如姜桂发精神”之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醋的食用、药用、保健、美容等功效已成共识,醋能调汤羹、调菜肴、调美味、调五味也无争议。远在古代,醋的调味已在汤、汁、面、泡、菜、肉中广泛运用,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这里只选取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关于食醋在饮食中的部分内容,以达到管中见豹、举一反三之目的,进一步说明醋在古代已被人类广泛地食用了。
  白菹法
  原文:《食经》曰白菹“鹅、鸭、鸡白煮者,鹿骨,斫为准:长三寸,广一寸。下杯中,以成清紫菜三四片加上,盐、醋和肉汁沃之”。又云:“亦细切,苏加上”。又云:“准讫,肉汁中更煮,亦啖。少与米糁。凡下醋,下紫菜。满奠焉”。
  今译:《食经》载白沮的作法,将鹅、鸭和鸡用清水煮熟,煮熟后漉去骨头,砍成三寸长,一寸宽的块块,放到碗里,上面加三四片浸泡洗净了的紫菜,再把盐、醋和肉汤浇在上面。又说:肉要切细,上面放些紫苏。又说:切完后,加肉汤再煮,稍微加些米糁。再放醋,加紫菜。盛满供席。
  菹消法
  原文:用猪肉、羊、鹿肥者,薤叶细切,熬之,与盐、豉汁。细切菜菹叶,细如小虫丝,长至五寸,下肉里。多与菹汁今酢。
  今译:菹消法,选用猪肉、肥壮的羊肉或鹿肉,切成细条,炒,加盐和豆豉汁。将酸菜叶切细,细得像丝虫一样,长约五寸,放到肉里。多放些酸菜汁让它变酸。
  作者是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醋文化研究室研究员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